當最重情重義的臺灣人遇到離開家鄉工作的外籍勞工,我們在意的是誰的情?誰的義?

當最重情重義的臺灣人遇到離開家鄉工作的外籍勞工,我們在意的是誰的情?誰的義?

TIWA

2016/11/30

瀏覽數 18,397


文 / 許淳淮
 

「借錢給阿嬤還錄影,你看看心機多重!」協調會上,N的雇主一邊數著鈔票一邊罵。
 
N來找我們求助的原因之一,就是阿嬤向她借了6000元還沒還。這是阿嬤第三次向N借錢,第一次20000元、第二次5000元,前兩次都要了好久,阿嬤才願意還。於是到了第三次,N怕阿嬤再次賴帳,借錢給阿嬤時將影像錄了下來,成為有力的證據。
 
 
阿嬤為什麼要向她借錢?N說,因為阿嬤有一個失業在家的小孩,可能是為了那個小孩才借錢。不然阿嬤的其他小孩看起來都過得不錯,甚至還有一個在美國,阿嬤平常也沒買什麼東西,應該不會需要錢。
 
勞工局的翻譯疑惑地問
N:「那你為什麼要借阿嬤錢呢?」N有點不好意思地笑說:「因為不忍心阿嬤啊。」


 
協調會繼續,老闆娘看似大方地同意N轉換雇主,也配合結算薪水。但接近尾聲時,突然如連珠炮般開火:「我們對你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樣,你怎麼可以這樣說走就走?我們請過好多的外勞,沒有一個像你這樣的!」
 
老闆娘愈講愈是激動,停不下來,「我不知道外國人是怎麼樣,但我們台灣人是最重情重義的,你就這樣離開,我們很難過,你知道嗎?」
 
從頭到尾N只是靜靜聽著,不知道是不是沒有聽懂這些八點檔的台詞。「你回去要跟你爸爸講,告訴他別人對你多好,你卻這樣對別人!」這時N才轉頭看翻譯人員,笑笑地問這些話是什麼意思。
 
只有23歲的N,來台工作不到一年,但看得出十分伶俐,中文已經比同期的移工還要好得多。老闆娘甚至稱讚過她,菜單只要講一次就能夠全部記住。咦,菜單?沒錯,
N原本的工作是在新竹照顧阿嬤,但常常被阿嬤的兒子帶去桃園的餐廳工作,這是典型「許可外工作」的個案。
 
 
當N被帶去餐廳時,阿嬤就會被獨自留在餐廳後方的小房間裡。N因為被叫到餐廳幫忙,洗菜、切菜、清洗鍋具,已經手忙腳亂,自然無法時時照看阿嬤,但一旦阿嬤發生什麼事,所有人卻又開始責怪N,「怎麼把阿嬤顧成這樣?」
 
洗菜、切菜、拔豬毛、切肉、送菜、收盤子、擦桌子、洗盤子、洗鍋子、洗碗筷、掃廁所,N早上八點半上工,到晚上十一點餐廳打烊之後,還得繼續打理阿嬤的種種需求,不合理的工作要求和隨之而來的疲累,讓她決定鼓起勇氣申訴,並透過TIWA曾安置過的移工找到我們。
 
N告訴我們,其實這個雇主之前曾經請過三個家務移工,也都是被要求到餐廳工作,很累很累。為什麼N會知道?因為雇主給了她一本筆記本,要她將買給阿嬤的東西和金額紀錄上去,而她發現前面幾位移工,在這本筆記本上面留下了給後來者的提醒。
 
本子的後面還有移工A的註記,「Ini jangan diterjemahkan tuk majikan.」(這個不要翻譯給雇主)
 
上一位移工M在本子上寫著:「(大意是)真的就像A所說,在這裡工作一定要忍耐。千萬不要去第三個小孩的餐廳工作,因為那不是我們的工作。你工作一個月之後,一定會被帶去餐廳,你要鼓起勇氣向仲介跟1955申訴,不要被他們利用了。讓我跟A被利用就好了。
 
 
我告訴你全部,因為我不要你很辛苦,因為在餐廳工作真的很辛苦很辛苦,我就是因為A沒有在本子上寫下這個問題,才太晚想到要申訴。還有薪水的問題,如果是第三個小孩給你薪水,你一定要勇敢向他要,因為很難要他把錢拿出來……」
 
看完本子上所寫,對照雇主夫婦在協調會上唱的雙簧,強調自己對移工多好又多好,甚至大言不慚的否認之前的移工也有去餐廳工作,實在令人覺得無言以對。
 
「照顧」本身就是身心俱疲的勞動,尤其是對24小時待命,幾乎沒有完整休息時間的家務移工來說更是如此,怎麼還能忍受被強加的其他工作?其實最了解「照顧」有多辛苦的人,應該就是需要移工來幫忙的雇主了,
但卻有很多的雇主,除了原本的照顧工作之外,還要移工承擔更多責任,反正24小時都在,不用白不用。
 
N與N之前的移工所遭遇的,其實顯示了個別家庭聘雇移工的大問題:當移工被24小時綁定在個別的家庭之中,連政府的查察員都不一定能接觸得到,遑論外人會知道這些家務移工是怎麼被對待的。
 
除非是有管道、有網絡、有資源的移工,還得帶上幾分勇氣,才能夠像N一樣出來申訴。而N之前的X、A和M,都是在這個歪曲的家務移工制度中,被犧牲的勞動者。
 
(圖片來源:pixabay)
 
本文經【TIWA臺灣國際勞工協會】同意後轉載,你可以進來這裡了解他們更多

本文同步刊載於PNN公視新聞議題中心


我們應該要正視問題,它才有被解決的機會:

 
―――
 

◎ 愛長照謝謝您長期的支持,如果您對內容有任何疑問,或想提供更多更新的長照資訊給我們,歡迎聯絡我們:8525icare@gmail.com
​​​​​
◎ 若您欲轉載文章內容,歡迎您透過 E-mail 來信與我們聯絡,討論相關事宜。切勿未經授權擅自下載、複製、更改、發行,或其他使用。8525icare@gmail.com


TIWA

TIWA

台灣國際勞工協會

台灣國際勞工 協會(Taiwan International Workers’Association)成立於 1999 年 10 月 30 日,是台灣第一個以跨國勞動者為服務對象的在地民間組織。 協會組成成員來自勞工團體、組織工作者以及工會幹部。除了發展本地勞動者與跨國勞動者的勞動經驗交流外,也積極倡議跨國勞動者權益,發展跨國勞動者自治組織,分別協助成立以跨國勞動者為主體的「在台印尼勞工組織(IPIT)」與「菲律賓勞工團結組織(KASAPI)」 同時有鑒於台灣社會充斥的種族隔閡意識形態,積極辦理文化活動,轉化台灣社會對於「外籍勞工」的認識,進而實踐尊重包容、公平的社會公義。

分享

Related Articles
廣編企劃

{{ item.title }}

{{ item.desc }}

{{ item.author.title }}

{{ item.date }}

瀏覽數 {{ formatNumber(item.views) }}


{{ item.author.title }}

{{ item.author.subtitle }}

{{ item.author.desc }}

分享

Most Followed Articles
你可能會喜歡

Related Articles
廣編企劃

讀取中

訂閱電子報

必填

請輸入正確的電子信箱

送出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