釐清保險受益人與稅務問題

釐清保險受益人與稅務問題

多數人對人壽保險的既定印象,就是人壽保險理賠金可以免繳遺產稅。但也曾有一案例,是獨子獲得單親爸爸死後的9,000多萬元壽險理賠金後,卻仍要繳稅。為何如此?

Smart智富

2024/08/24

瀏覽數 3,197


文/吳易燁


多數人對人壽保險的既定印象,就是人壽保險理賠金可以免繳遺產稅。但也曾有一案例,是獨子獲得單親爸爸死後的9,000多萬元壽險理賠金後,卻仍要繳稅。為何如此?

首先,雖然根據《遺產及贈與稅法》第16條規定,約定於被繼承人死亡時,給付其所指定受益人之人壽保險金額、軍、公教人員、勞工或農民保險之保險金額及互助金,不計入遺產總額。

但有2要點要留意:第1,要保人與被保險人須為同一人;第2,要有明確指定受益人。也就是說,當要保人同時為被保險人,保險事故發生,保險理賠金將給付給受益人,此筆保險理賠金原則上免計入遺產課徵遺產稅。

但依《所得稅法》第4條第7款規定,人身保險之保險給付免納所得稅,受益人要注意是否有最低稅負制的問題。根據《所得基本稅額條例》規定,當「受益人」領取「特定的保險」給付時,須計入基本所得稅額。因此,儘管指定受益人之保險金不計入遺產總額,但仍要計入個人所得稅,並確認是否達最低應繳稅額門檻。而2024年起,保險死亡給付免稅額調高為3,740萬元,如果超過便需計入受益人所得稅計算。

保單算是種有價證券,要保人擁有變更受益人、保單質借、解約等權利,故保單屬要保人資產,但有些細節須留意;當要保人、被保人及受益人三者非屬同一人時,要保人死亡時的保險給付,會視為要保人遺產。

另外,依《保險法》第115條,利害關係人(被保人、受益人)均得代要保人交付保險費,如果是無償代繳保費,符合贈與的要件,以贈與論,必須接到通知後10日內申報贈與稅。無償變更要保人,也視為贈與行為,要對變更當時的保單價值準備金課贈與稅,並於變更後30日內主動申報否則會連補帶罰。

為避免人壽保險給付免計入遺產總額的特性遭到濫用,基於實質課稅原則,若遇到高齡投保、鉅額投保、密集投保、短期投保、重病投保、躉繳投保、舉債投保及保費大於或等於保險給付等8大態樣,國稅局可能會將人壽保險金列入遺產課稅。

去年遺產稅核定情形,高資產族群遺產平均為3億1,000萬元,扣除免稅額、20%應繳稅率的費用後,繼承人應繳稅額為6,000萬元左右。故善用保險降低應稅財產,是許多高資產族會考慮的工具,但應注意保單關係人的安排,及定期檢視受益人及保額的額度,是否超過免稅額,並提早安排。(本文作者為台灣、中國、香港國際認證理財規畫顧問(CFP®))


原文經smart智富同意後轉載,原文請點此
 

繼續閱讀:
 
1. 遺產稅繳納常見3狀況 
 
2. 父母留大筆保險理賠金要扣稅?受益人、要保人成關鍵眉角 

 
延伸閱讀:

  

Smart智富

Smart智富

《Smart智富》成立於 1998 年,提供股票、基金、期權、黃金、外幣、債市、房地產、保險、退休規畫、消費觀念等投資理財領域的知識、情報與課程服務。旗下產品有台灣發行量最大的理財月刊-《Smart智富》月刊、排行榜常勝軍-《Smart智富》密技雙月刊、《平民股神教你不蝕本投資術》《權證小哥教你十萬變千萬》等財經暢銷書,以及 DVD、課程講座、大型論壇、Facebook 等,全方位服務投資族群需求。

分享

Related Articles
廣編企劃

{{ item.title }}

{{ item.desc }}

{{ item.author.title }}

{{ item.date }}

瀏覽數 {{ formatNumber(item.views) }}


{{ item.author.title }}

{{ item.author.subtitle }}

{{ item.author.desc }}

分享

Most Followed Articles
你可能會喜歡

Related Articles
廣編企劃

讀取中

訂閱電子報

必填

請輸入正確的電子信箱

送出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