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管雅楓 編輯/小虎文
Q: 請問雅楓,為何會進入居服照顧的領域服務呢?
A:我在30歲後,就沒有了公婆與爸媽,其實我對於照顧老人這件事,原本是一竅不通。40歲時,獨居的外婆身體狀況惡化,需要請居服員協助,後期更要外籍看護24小時的照顧,那時的我對老人照顧什麼都不懂,不了解營養照護、傷口護理,連簡單的移位都不會。
我只能呆呆地坐在外婆的旁邊,握著她的手唱歌給她聽。
在她離世後,當了10年家庭主婦的我,也想重回職場工作,身邊的朋友都去考褓母執照,因為小孩實在是很可愛。我也帶過一個孩子帶了3年,天真的孩子,總是帶給我們家歡笑聲,讓我們全家人的心情都很好,但我最後,還是選擇照顧服務員這行去接受訓練,因為外婆有句話在我心裡縈繞不去-「雅楓啊!有能力的話要幫助老人。」
陪伴外婆的十年來,聽見外婆許多孤單的心聲,外婆說的話,漸漸在我心底發出影響力,讓我選擇走入這行。
Q:居服員的工作,和以往任職的工作有何不同呢?
A:以前是在工廠,一早主管就會告知要多少的產量,我們按部就班地去完成就好。過去面對的是機器與產品,它們沒有情緒,也比較好控制,即使有問題也能輕易去解決。
但是居服員工作是照顧「人」,人是有情緒的,而情緒是時時刻刻都在變化;有時不只是案主本身,甚至是家屬、配偶的情緒,都會影響到我們。
另一方面,家庭主婦是我當家,要怎麼煮菜、打掃都是我在做主,但居家需要完全配合案家的要求去做,有些案家會很不客氣地罵人,不是真的做錯什麼,而是不合他們家的口味或習慣。
我也是有情緒的人,剛開始從事這行時,內心彷彿是個戰場,是自己與自己的戰爭。
Q:居服員的工作,有令你感到快樂的地方嗎?
A:案主對我的信任以及看到我給我的笑容,是讓我很快樂的事。
我照顧過幾個阿嬤,我把她們當自己的外婆對待,並聽她們說話;有時會說故事、唱歌給她們聽,我尊重她們,不會勉強她們做她們不願意的事。
當我想要她們運動時,我就自己先做運動,阿嬤看著也會就跟著做了;或是有時去擁抱她們,甚至有時假裝自己不懂,去請教她們一些事,她們因此感到被愛、被尊重,我們之間會建立起信任關係,日子一久,阿嬤看到我到來,會給我一個大大的笑容說:「妳來了!」
當案家也願意給我大大的笑容跟我說:「真的非常謝謝你!」
我就會好開心喔!因為覺得自己可以帶給他們幫助和笑容,這就是我最大的快樂,有句話:「助人為快樂之本」,真的是如此快樂喔!
能進入別人的家庭服務也能成為一種自我療癒的方式,我可以用成熟的眼光、第三者的角度,透過案家家庭模式去看我自己的原生家庭,讓我從自己的原生家庭中許多的不諒解和忿怒釋放出來,而能從心裡選擇釋懷和原諒。
Q:分享令你覺得做居服員最感動的事?
A:某個冬天的寒冷下午,我站在案主的家門口時,突然有種感動油然而生,因為我知道當我開了門進去後,整個家會不一樣了;我會吱喳喳地跟阿嬤聊天,讓家裡變熱鬧;我帶著路邊買地熱呼呼香噴噴的烤地瓜跟阿嬤一起吃,阿嬤的心和胃都會感到滿足;我會烹煮熱騰騰的晚餐,讓整個家飄著溫暖的熱氣和飯菜香……我的來到,讓白天一個人在家的阿嬤感到不再孤單、寒冷,而是感到被關懷、被愛,因為我的工作,讓我有機會來到這裡。
有位家屬寫小卡片給我,文中她提到當職業婦女的辛苦,但因為有我們在,讓她可以放心上班,她對我們居服員充滿感謝……看了卡片後,我感受到了她的辛苦,更加覺得自己的工作好有價值。
Q:那麼,讓你感到生氣的事又是什麼?
A:有案主和案家習慣用責備的口氣和用詞來對待我,他們沒有同理心,不能體會我們並非生活在這家庭,光是烹調口味就家家不同;衣服穿著習慣不同;案主身體狀況不同;性格不同;不是我們受訓就要什麼都會,什麼都懂,一進案家就彷彿是住在這家許多年的人一樣,有句俗語說:「新嫁娘找不到鍋」,但有家屬沒有同理心,就直接罵東罵西,甚至用叫下人的口氣,命令我做這做那,這是我最生氣的事。
配合案家的習慣,也非我們做不到的事,但是案家不需要用負面情緒來對待我們,不需要過度地指責、批評我們。
沒有溝通,卻只有命令、否定和責備,讓許多居服員經常受不了委屈而離開。
(圖片來源:pixabay)
Q:成為居服員,最需要注意和調整的事是什麼?
A:我覺得是心態勝過專業能力,什麼是專業能力呢?對案家來說你符合滿足他們一切需要時,就是專業能力。
但是如同我前面所言,人的狀況、家庭狀況千萬種,我們無法在訓練課程中把千萬種都學得到且學得會,而是照顧一個案子學一種,我們得專業能力永遠都不夠,我們永遠都在學習中。
所以心態才是最重要的,一顆謙卑願意學習的心,溫柔和忍耐,才是服務最大的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