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齡閱讀

社會資源
家中經濟支柱突然倒了?快申請 「馬上關懷」不需中低收證明最高補助3萬(附補助金額一覽表)
作為家中重要甚至是唯一的經濟來源,萬一自己工作或是身體出現狀況導致生活陷入困頓時,可以申請「馬上關懷」計畫,解決燃眉之急。補助金額依照急難狀況為1~3萬不等,而且不需特殊身分或中低收入戶都可以申請喔。
愛長照編輯團隊
2017/11/02

長期照護
安養機構,龐大且複雜的怪獸(下)-《一位長照服務員的30則感動記事》
有時候我也會建議我照護的家屬,在慎選機構的同時只要稍加留意一件事就不難取捨,那就是會壓榨照服員的經營者就不可能會在意關心裡面住民的感受,如果對這樣的經營者還有一絲期待那可真是天方夜譚、緣木求魚了。
愛長照編輯團隊
2017/09/12

長期照護
安養機構,龐大且複雜的怪獸(上)-《一位長照服務員的30則感動記事》
我絕不鼓勵輕易將長者送進機構,但也不鼓勵家屬要逞強自己照護。而應通盤考量家庭經濟、人力、環境後採取最可行的方案,這樣方能避免更多讓人不勝唏噓的悲劇發生。
愛長照編輯團隊
2017/09/12

新聞政策
【朱國鳳專欄】專訪北市社會局長許立民,用一鍋「石頭湯」,讓輪椅老人開心唱歌
「社區整合照顧服務」中,誰能懂得幫這些老人整合「生活、照顧、醫療」?誰能幫老人找到這些原本分屬不同單位的服務?誰能讓長者享用到好喝好用的「石頭湯」?能夠承擔整合重任的是「個案管理專員」(又稱作「照顧經理」:Care Manager)
前資深媒體人 朱國鳳
2017/09/07

心靈加油站
【王竹語專欄】誰來關心照顧者?「三明治」族是身心疾病的潛在受害者
當家庭中出現需要長期照顧的家人,在金錢與人力負擔的考量下,勢必有家族成員會成為長期照顧者,長久處在高壓力生活之下,生理、心理、經濟負荷,一定會受到影響,如果沒有適時發現與求助照顧者也可能變成被照顧者。
王竹語
2017/08/28

新聞政策
【朱國鳳專欄】「在地老化」「介護保險」能借鏡到臺灣嗎?長野文彥:只有壓低老人的福利補助,日本才能反轉
台灣與歐日一樣,政府的長照政策都會面臨很大的瓶頸,就是「錢不夠、人也不夠」。在地老化不能只靠政府,必須「自助+互助+共助+公助」,而且要有一定的倚靠順序。
先求己、再求人,把長照福利當成其中一個支柱就好。
前資深媒體人 朱國鳳
2017/07/29

長期照護
「在地老化」不是口號,看看瑞典、德國和日本怎麼做
德國的長期照護政策方案以預防保健、復健服務和居家照護為核心價值,提供全方位的居家照護,讓需要照護者可以長時間留在住家環境,避免送往醫療安養機構。
其長期照護管理方案主要在援助被照護者自律生活,減少接受他人照護的需要。核心精神和瑞典的在地老化大致相同,都是盡可能安排居家照護或協助自理生活,避免入住醫療安養機構,預防臥床日期拉長。
原水文化
2016/06/30

社會資源
臺灣長期照顧管理中心一覽表(持續更新~)
長期照顧管理中心(或稱照管中心)就是政府為了建置綿密的長照服務網絡,而設置的單一窗口,簡單來說,就是今天你有任何的長照需求,就找照管中心就對啦!
現在,我們透過簡單的說明,讓大家更明瞭照管中心到底能提供什麼服務呢?
愛長照編輯團隊
2016/05/30

新聞政策
長期照護是拿命來換的工作 政府說沒錢,人民怎麼辦?
「錢是大家最常討論的問題,但其實錢,從來不是最重要的問題。」臺灣高齡社會來臨,超高齡社會也即將來臨,沒有那麼多十年可以等待。「在地老化」、「社區照護」是我們常聽到的長照政策,但下一步到底會怎麼做,每個人都在拭目以待政府的實際作為。
虎虎森風
2016/05/25

新聞政策
「安養院像監獄?」貼標籤之前,想想臺灣的安養環境出了什麼事?
無論是過去還是現在,大部分機構的主要照顧人員依然以外籍看護為主,其他則是以5、60歲的中年婦女,或二度就業者居多,而這種情況似乎影響了一般民眾與從業人員,對「照服員」這份工作缺乏認同感,機構的形象也因此受到牽連。
劉德容
2016/05/25

新聞政策
【朱國鳳專欄】博愛座越來越不夠坐 長照2.0真能照顧我們的老後嗎?
如果臺灣持續少子化、高齡化,在不遠的 30 年後,老人人口將會飆到總人口數的 4 成,臺灣需要大幅添設的,將絕不會只是博愛座了。長照 2.0 推出的一系列服務:支持家庭照顧者、到宅服務、居家護理、日間照顧、短期臨託、餐食服務、交通接送、團體家屋等,可以看出將在居家照護與社區照護用力。
前資深媒體人 朱國鳳
2016/05/25

病症知識
夾縫中求生存 三不管的「過動」失智老人
「有暴力傾向的失智老人,無論請居家服務員、外籍看護工,都沒有辦法繼續待下去,雖然失智老人心智退化得就像個『孩子』一樣,但他們的生理體能一樣健康,有時比一般人還要好,在照顧上要花上好幾倍的力氣。」
虎虎森風
2016/0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