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齡閱讀

長期照護
【朱國鳳專欄】「老後最想住哪裡?」不要只想到優雅,更要想到衰弱
衛福部已經開始推動「全民健康保險居家醫療照護整合計畫」,譬如臺北市也有所謂的「藍鵲計畫」,也就是醫師到行動不便的患者家中看診。
前資深媒體人 朱國鳳
2019/04/22

心靈加油站
重病的人要如何返家?最後一哩路的安心錦囊-《因死而生》
回到熟悉的環境,除了對病人的休息睡眠、心緒的穩定,以及避免交叉感染風險等方面,有極大的助益外,文化上,在家的環境是最不會有被隔絕或是遺棄之感的,這對於讓病人心理、靈性圓滿走完一程,通常也是不可或缺的。
寶瓶文化
2019/04/11

長期照護
【朱國鳳專欄】兩位中風長者,為何命運大不同?關鍵在是否獲得「社區整合照顧服務」
社區整合照顧服務,集結眾多專業資源,當然也會耗費更重的社會成本,為了能夠讓財務永續承擔,最好不要「用大砲打小鳥」。應該優先運用在:1.高緊急需求者、2.弱勢的多重需求者、3.偏鄉長者。
前資深媒體人 朱國鳳
2018/11/22

長期照護
讓專業的來幫你!居家醫療整合照護 新修訂中醫師、藥師居家醫療納健保
修訂後的「居家醫療照護整合計畫」新制,將擴大中醫師、藥師居家醫療項目。例如西醫主治醫師評估有關癌症、腦血管疾病、顱腦損傷及脊髓損傷患者等需要中醫輔助,中醫師即可介入照護。
愛長照編輯團隊
2018/11/17

新聞政策
照護費用平均減少46%「照服員共聘制」、居家醫療新修中醫師、藥師居家醫療納保11/16【新聞彙整】
「居家醫療照護整合計畫」新制,將擴大中醫師、藥師居家醫療項目。例如西醫主治醫師評估有關癌症、腦血管疾病、顱腦損傷及脊髓損傷患者等需要中醫輔助,中醫師即可介入照護。
愛長照編輯團隊
2018/11/16

社會資源
讓想家的長輩回家 「居家安寧」帶給阿嬤生命最終的喜悅
健保署李伯璋署長呼籲,期望有更多的醫師能夠走出診間、進入病人家中,讓病患能在家中,接受適當的專業照顧落實病人在家健康照護及追求在地終老的心願。能在熟悉的地方離開,在親友圍繞下離開,心情平靜的離開,應該也是你我的心願!
愛長照編輯團隊
2018/08/29

樂活養生
樂齡照護怎麼做?居家環境、身體健康、在地老化缺一不可-《光和日照大同》
老年人身、心、靈各方面都較為脆弱,除了照顧日常生活,還要發自內心關懷,注意生理、心理的狀況,才能提供良好照護。
麗文文化事業機構
2018/08/26

長期照護
在家終老不是夢 台灣在宅醫療學會赴日取經
在宅醫療起源於日本,除了解決病患就醫不便問題,更強調提供病患「安心在家終老的各種支援」。醫院與基層醫師、居家護理師、社工人員除了可以經常交換病患資訊,包括病歷、飲食、用藥情況等,還能一同訪視病人,解決病患與家屬的多重困擾。
健康傳媒
2018/03/30

病症知識
吞嚥訓練很重要!長照2.0中,你需要了解的居家服務
發生吞嚥困難時,要求助醫師、語言治療師,確診後轉介居家復健服務;而帶著鼻胃管回到家中生活的中風長者,也請尋求「照護專員」媒合居家復健,趕快訓練由口安全吞嚥,才能移除掉惱人的鼻胃管,進而降低感染風險、提高生活品質。
語言治療師 梁英男
2018/03/23

長期照護
給希望善終的你,叫救護車急救之前,必須知道的事-《無痛離世》
一旦決定採取居家臨終照護,遇到緊急情況不要叫救護車,而是要打電話給居家醫療主治醫師,等待醫師處理。如果沒有在事前講清楚,家屬一著急就會打電話給救護單位。而「叫救護車」這件事,就表示「同意替患者施行整套的急救措施和維生治療」。
愛長照編輯團隊
2018/03/04

新聞政策
【王竹語專欄】長照2.0要照亮偏鄉,首先讓原住民照顧自己人
如果能夠瞭解原住民的風土民情,所提供的照顧資源與服務,就不再侷限身體健康,連同心理,甚至文化都能永續保存在美麗的家鄉中,成為滋潤的養分,讓「長照」不是只有一個固定模式,而應該有更多貼近土地與人性的可能。
王竹語
2018/01/08

新聞政策
【朱國鳳專欄】專訪北市立聯醫總院長黃勝堅-藍鵲計畫是從生到死的照顧,把醫療整合照護送到老人的家(下)
黃勝堅表示,醫院每天要服務大量的病患,就像是「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病患每天流來流去,醫病之間、只能相互匆匆。但是「居家醫療照護整合計畫」,才真的能讓醫病之間,在彼此的生命中留下足跡與印記。
前資深媒體人 朱國鳳
2017/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