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齡閱讀

#胰島素

共有 37 則相關文章

樂活養生
適時補充胰島素,幫助保留胰臟功能、控糖更穩定,醫師圖文解析
我們的胰臟會隨著身體老化一同衰退,胰島細胞的功能衰退到一定程度時,無論使用再多口服藥都沒有辦法分泌足夠的胰島素,就要考慮使用注射的方式來補充胰島素。
照護線上
2023/11/14
樂活養生
想抗衰老,胰島素要省著用!醫學博士養生第一招:吃不餓就好
斷食,某方面來說是找回飢餓感。利用空腹期為身體進行清理與修復,給自己一個重新啟動的機會。斷食是健康機制的一種方法,鄭醫師除了親自體驗,還點出斷食最重要的目的:找回身體的原力。
早安健康
2023/08/08
病症知識
糖尿病友可以運動嗎?如何避免低血糖?醫揭「1類人」嚴重恐脫水
運動對糖尿病患者帶來許多好處,像是幫助身體有效利用胰島素,使血糖降低,又可減少體脂肪,降低血壓、強化心肺功能等,因此規律運動是控制糖尿病的重要因素之一。反之,若運動方式不正確,可能引起運動傷害,更嚴重甚至可能危害到生命安全。對此,復健科醫師建議,糖尿病友應養成運動前後量測血糖的習慣,並熟知低血糖的相關症狀,若出現症狀也要盡速就醫。
Uho優活健康網
2022/11/15
病症知識
糖尿病什麼都不敢吃?讓一年內糖化血色素降低一半的糖友,分享如何成為「自己身體的營養師」
透過中華民國糖尿病衛教學會推出的「糖尿病智慧好幫手」LINE聊天機器人得到即時回覆,能讓恐慌感下降很多,可以發問,也可以反覆複習,相當有幫助。
照護線上
2022/06/15
病症知識
飲食、體重及藥物三方介入早期糖尿病 有望擺脫長期用藥
對於有些年輕患者來說,「施打胰島素會造成體重上升」,也可能成為影響胰島素使用意願的原因之一。莊武龍醫師解釋,正常狀態下胰島素的使用僅會帶來輕微體重改變,並不會持續上升,會發胖多半還是飲食控制不當導致
健康醫療網
2022/06/10
病症知識
空腹、飯後,血糖都達標,胰島素類型醫師圖解
空腹血糖、飯後血糖、糖化血色素是三個重要指標,能幫助我們判斷患者的狀況,以調整治療方式,好好控制血糖。
照護線上
2021/02/18
樂活養生
內分泌界大魔王!不想病從口入這3大地雷要避開
當我們吃進過多高熱量食物,內臟脂肪囤積造成脂肪肝,就種下了慢性肝病、肝硬化、肝癌的部分原因;脂肪堆積在肌肉及肝臟組織,還會導致這些組織對胰島素訊號反應遲鈍,形成名為「胰島素阻抗」的現象,使血糖居高不下。
早安健康
2020/12/18
病症知識
「三多一少」當心糖尿病 胰島素搭配血糖監測控糖更穩定
以一個簡單的比喻,人體內的胰臟就像一座工廠,由胰島細胞產生胰島素,若血糖開始上升,胰島細胞會加班產生更多的胰島素,也就是「代償」現象,一開始雖能達到供需平衡,但也會使胰島細胞過勞而逐漸凋零。
照護線上
2020/12/12
病症知識
骨骼密度測不出? 糖尿病友的骨鬆危機
糖尿病與骨質疏鬆兩者關係非常密切,骨骼變化引發的骨折風險相當大,有些骨折患者引發急性疼痛、長期臥床,或需長時間復健、行動受限,長期影響病患的生活品質,增加死亡率。
健康醫療網
2020/11/29
病症知識
把握治療時機,血糖才有機會逆轉勝
田凱仁醫師一再強調,放任血糖過高,就是讓身體泡在糖水裡,全身器官都會愈來愈不健康,產生帶來愈多的併發症,嚴重影響生活品質。所以大家不要再錯置這些因果關係了!
照護線上
2020/10/24
樂活養生
戒糖後的身體變化,好處多多(懶人包)
攝取過多的糖分其實會影響腦內的化學物質,讓頭腦難以形成新的記憶,進而認知功能。
照護線上
2020/10/03
病症知識
血糖多少才OK?糖尿病問題多,醫師圖文解說
當血糖值超過600mg/dL,糖分、水分將隨著尿液排到體外,患者會表現出多尿、脫水、呼吸急促,嚴重甚至會昏迷、死亡,這是所謂的「糖尿病高滲透壓症候群」。
照護線上
2020/09/27
1 2 3

訂閱電子報

必填

請輸入正確的電子信箱

送出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