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齡閱讀

心靈加油站
在生死邊緣工作的護理師:死亡帶給活人的脆弱,我仍在學習接受及看待-《Free To Fly》
那天得知完奶奶過世的消息,整天的情緒都相當混亂。下了班漫無目的地走在街道上,心臟就像被揪住般,好難受好難受……為什麼這麼好的人,上天要帶走她?
時報文化
2019/03/30

病症知識
會衰老和死亡,有可能是因為你會活太久-《胖.老.病的殺手飲食》
這一切都意味著,與其說是注定,老化和死亡更像是被「指示」發生的。而且在大多數的物種中,這種情況都應該會發生,讓帶有新基因副本的植物和動物可以有繼續傳承的機會,並刺激發展出能夠適應環境變遷的多樣性。
柿子文化
2019/03/27

社會資源
最早爭取死亡權?當生命只能交由他人決定,一切變得複雜無比-《二十一世紀生死課》
繆爾法官對醫療決策所持的醫師中心態度也飽受批評,因為這似乎違背美國醫學會一九七三年的聲明——在這項聲明裡,醫師代表指出:在病患不太可能恢復正常功能時,決定是否繼續延長生命的人,應該是「病患及/或其最近親屬」。
愛長照編輯團隊
2019/03/04

心靈加油站
九十歲時的他還跳傘降落-從小布希獻給父親的哀悼辭,看優雅的老後
對於老、病、死,有別於傳統華人的思維,哀傷自己即將殞滅的生命、擔憂自己未來的照顧、苦惱兒女的婚嫁、怨恨過去對自己不好的人等,這些常出現在長輩心中的這些想法......老布希晚年,似乎沒有這些負面的情緒影響。
臨床心理師 黃耀庭
2019/01/13

心靈加油站
死如秋葉之靜美?當在天堂的朋友比人間的還多,我要為「死亡」取另一個名字
死亡也可以是很和緩而詩意的,如同印度詩人泰戈爾的詩:「生如夏花之絢爛,死如秋葉之靜美」或者如海浪......「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多瀟灑!我開始想給死亡取一個,讓我自己比較有共鳴的名詞:「離世」?「歸天」?「入土」?但都不是我要的感覺,最後,我想到了「謝幕」這兩個字。
心靈輔導老師 王漪
2018/08/17

病症知識
純氧吸入過量 恐提高重症病人死亡風險
施用過量氧氣會使重病患者的死亡風險提高21%,也就是大約每71例患者中,會有1位死亡的案例。一般人都認為給予重症患者氧氣療法,有助於緩和病情,但是卻沒有注意到吸入過量氧氣帶來的問題。
健康傳媒
2018/06/30

心靈加油站
早點看破、就這樣吧!是將死亡的不安降到最低的方法-《不依賴的老後》
他和光子一樣,臨終前沒受什麼苦,面容安詳地就像睡著了一樣。當時窗外下著雪。
人從出生之後,最終都得走向死亡,這是無可避免的事。到了我這個年紀,早點看破這一點,也許是最能將對死亡的不安降到最低的方法。
遠流出版社
2018/05/31

心靈加油站
堅持或放棄?該不該維持這樣的狀態......《困在大腦裡的人》
患者大多落入了意識的灰色地帶,單純的移除呼吸器已經無法了結這些患者的性命,唯一的方法只剩下停止供給他們食物和水。可是,水和食物算是一種醫療手段嗎?有些司法的裁決認為是,有些則認為水和食物乃人體的基本需求,或人權,不得停止供給。
愛長照編輯團隊
2018/05/07

心靈加油站
向我們警示死亡的夢:所愛的人將不久於人世-《聽懂臨終絮語》
通常這些摯愛的人不止在夢中被看見,也能讓當事人以某些方式深刻地感受到,有些人甚至會說到某種觸摸的感覺,夢境不止為我們提供洞見,也是一座平臺,讓我們摯愛的人,無論是瀕死的或剛過世不久的,得以和我們溝通。
時報文化
2018/03/22

心靈加油站
將臨終時,為何會看見已過世的摯愛親友來到身邊?-《聽懂臨終絮語》
假使你聽見親愛的人談起已過世的親友,或是和那些親友交談,不妨提出問題,並完全融入那一刻。這些重逢往往充滿喜悅,不但能為臨終者帶來寬慰,也能讓身旁的人、了解當下狀況而且並不害怕的人安心。
時報文化
2018/03/22

心靈加油站
送親友最後一程:天主教的喪葬儀式
天主教有許多融合臺灣本土的做法的喪葬儀式,例如魂帛牌位和燒香祭拜等。因此,天主教在臺灣的喪禮流程與臺灣傳統的喪禮流程,有許多相似的地方,只是儀式內容和意義不同。
愛長照編輯團隊
2018/02/05

心靈加油站
變老讓人良心不安?如果我們給老人家「無用」的感覺,才是社會的恥辱-《告別的勇氣》
許多經歷過二戰與戰後危機和苦難的老年人都十分清楚,人生可以有多麼艱辛。如今他們年事已高,需要他人的幫助,他們卻說:「我還待在這裡做什麼,我再也沒什麼用處了,我不想淪為他人的負擔!」問題是,一個人的生命不能光以用處來衡量!
愛長照編輯團隊
2018/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