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齡閱讀

#死亡

共有 45 則相關文章

心靈加油站
「死亡很強大,但愛,能夠更強大」以德國為鏡,離別到的時候,要怎麼優雅轉身?《告別的勇氣》
我們必須談論死亡,必須學習告別,在我們還有能力的時候。作者們認為,現代社會強調生之藝術,卻忽視了死亡也是一種需要學習的藝術── 「活在其摯愛的人的回憶裡,一個人就不算死,他只是遠去;唯有當一個人被遺忘,他才算死去。」
愛長照編輯團隊
2018/01/25
心靈加油站
總給老人絕望感的社會...你是否在乎,老人也有平靜與幸福的權利-《告別的勇氣》
人生是個困難又複雜的課題,無法被簡簡單單、理所當然,甚至讓所有人都感到滿意地解決。「美好的人生」是種相對的成就,需要我們持續地進行檢驗,「美好的臨終」亦然。我們不是天生的「生活藝術家」,但我們卻可以在截然不同的環境下成為「生活藝術家」。
愛長照編輯團隊
2018/01/25
長期照護
德國推動「臨終關懷」,讓死亡更具人性化-《告別的勇氣》
一個人如果無法正視老年、年老體衰和死亡,他同樣也將無法享受並珍惜美好的時光。這種態度是對其他的生命處境缺乏同理心的一個原因。臨終關懷工作旨在讓成千上萬的人明白,他們的臨終和死亡是他們自己在有生之年的一個課題。
愛長照編輯團隊
2018/01/25
長期照護
我們不該讓臨終者孤獨地死去,大多數人想在家往生,卻在醫院死去-《告別的勇氣》
人們越來越習慣去找個地方,把變得老邁的父母或祖父母帶到那裡,藉以解決自己實際或假想無法陪伴他們走到人生終點的問題。過去數千年來,我們一直是親自陪伴自己的親人走向人生終點。可是現代的工業社會不僅改變了我們的生活方式,也改變了我們的死亡方式…
愛長照編輯團隊
2018/01/25
樂活養生
厭世長輩常把「我不想活了!」掛嘴邊,其實,他只是怕孤單死去......
你身邊,有沒有人成天嘀咕著人生乏味,不想活了,但卻習慣吃各種保健藥品養生?看似矛盾的行為其實是因為,他們非常怕死!可是這些「不想活」的話重複多了,其他人會逐漸彈性麻痺,而變得不在乎。只是周遭的「看似不在乎」,反而加深了抱怨者「不想活的理由」----因為他們覺得沒人在乎他的死活,那活著有什麼意義?
心靈輔導老師 王漪
2017/12/18
心靈加油站
失親之痛不會停息,但我們可以擁有平和寧靜-《悲傷練習》
喪慟不會井然有序地分階進展,也不是能慢慢忘記遠離的;它有自己的歷程、有自己的起伏。我們要努力想辦法處理自己的恐懼與痛苦,並且適應新版本的自我,也就是我們的「新常態」。
愛長照編輯團隊
2017/12/10
心靈加油站
理解落單父母的不安與失落感:即使是見面就吵架的夫婦,伴侶過世也會帶來很大的打擊-《爸媽落單時》
即使平常看起來感情不太好的夫妻,一旦伴侶先行離世,被留下的另一半還是會感到十分悲傷。不是只有稱為「形影不離」的夫妻才會覺得哀傷。無法把失去伴侶的哀傷告訴孩子,這是「不想讓孩子替我擔心」的想法。
新自然主義
2017/11/13
心靈加油站
子女和孫子的存在是很有意義的!如何幫助落單父母克服悲傷,從喪偶的失落感中振作起來-《爸媽落單時》
喪失伴侶的人或許會不斷的重複說「他竟然比我早走,這怎麼可能」、「要是那時候有○○的話,就不會......。」、「全都是我的錯」等。的確,要重複聽這些話是需要耐性的,而且可能會覺得刺耳。請這麼想:因為你是他的孩子,所以才會跟你說這些話的。
新自然主義
2017/11/13
長期照護
在「那天」來臨前,趁父母還健康時就要先確認的事-《爸媽落單時》
要不要告知病情?如何支付住院費用?要在哪裡走完最後一程?身後遺體是否捐贈?想要怎樣的葬禮?雖然都是會讓人不太想面對的問題,但趁著父母還健康的時候一一確認他們對這些議題的意願,才能避免以後的遺憾及後悔。
新自然主義
2017/11/13
樂活養生
連死亡也不畏懼,因為人生已無遺憾...-《跟著感覺走就對了:塔莎老奶奶的美好生活》
兼有童書插畫家、作家及園藝家身分,塔莎奶奶說:「凡是有價值的好事情,都是需要花費時間與精力。」
三采文化Suncolor
2017/10/21
長期照護
最終,想在家裡離開...回歸「以支援照顧為中心」的制度設計-《在宅醫療 從cure到care》
照顧和死亡,是台灣進入高齡化社會不能迴避的問題,若以未來每年死亡人數增加三千人的速度估算,現階段的居家安寧資源,還能夠支持多久呢?
愛長照編輯團隊
2017/09/13
心靈加油站
安寧療護的起點:如實的面對死亡,展開生命告別-《充滿祝福的告別》
癌症末期病人,所剩時間非常短,在有限的時間內除了利用緩和醫療及安寧照護,降低病人的痛苦,最重要的是家人一旁的陪伴。病痛總是無情的帶走生命,但是家人的牽絆與愛會永遠留在心中,成為彼此不可取代的回憶。
康健雜誌
2017/08/22
2 3 4

訂閱電子報

必填

請輸入正確的電子信箱

送出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