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團法人中華民國(台灣)安寧照顧基金會

財團法人中華民國(台灣)安寧照顧基金會

財團法人中華民國(台灣)安寧照顧基金會

自 1990 年 12 月成立以來,安寧照顧基金會以協助臨終病人獲得適當之醫療並促進各界對臨終病人之關懷為宗旨,積極推動安寧療護及生命教育的推廣與發展,辦理各式各樣的教育訓練與宣導活動,協助全國各地醫院成立安寧病房;同時,也致力促使「安寧緩和醫療條例」
於 2000 年正式立法通過,讓台灣成為亞太地區第一個也是目前唯一立法保障尊重自然死亡的國家,幫助末期病患在臨終時刻得已合法選擇不急救,維護臨走前最後的尊嚴。

心靈加油站
吳念真:那些安寧教會我的事......
在認同這個理念下,他即欣然接受邀請,不僅慷慨邀請安寧基金會成為綠光劇團今年公演的贊助伙伴,大家齊心協助推動安寧社會教育,他還無條件幫基金會拍攝公益廣告,成了安寧療護最新的代言人。
2016/11/17
心靈加油站
安寧病房的春天─園藝治療在安寧病房的運用
安寧病患更需要陪伴南丁格爾的這些叮嚀猶如醍醐灌頂:是呀!園藝治療不就是要讓走不出醫院的病人,也能享受花草帶來的心靈撫慰與生命的喜悅?
2016/11/17
心靈加油站
發展社區安寧的靈性關懷-大悲學苑的經驗與願景
大悲學苑不只是一座正信的佛教道場,她由一群長期從事安寧療護及生命教育的臨床專家、法師、佛弟子共同發心、啟建,提供社區安寧靈性關懷服務,期許創立優質的社區靈性關懷志工團隊。
2016/11/16
心靈加油站
首掀重病兒拔管話題 曾晴爸爸:如果想她,我們就讓眼淚流下來
曾晴兩年多生命,沒有說過一個字、沒有走過一步路,卻能觸動人心最柔軟的愛。曾國榮說,之後部落格曾收到一封留言,感謝曾晴助他重見光明,只因為醫師告訴他,眼角膜是來自兩歲多的小女生。
2016/05/30
心靈加油站
本土化靈性照顧的特色
善終,前提在於靈性平安,它必須達到受苦的意義與面對死亡的準備兩個要件;其次,隨著疾病末期的變化,病人會出現各種靈性課題,例如不能接受病情、不能接受死之將至事實、不甘願、不放心、放不下、做錯了等靈性困擾;到了多重器官系統衰竭與臨終階段,病人的不捨、死亡恐懼、心願未了則成為靈性照顧核心議題。
2016/05/30
心靈加油站
成為璀璨落櫻 日本完璧終活之美
「死亡就像櫻花謝了,但生命也有滿開時。」周希諴醫師指出,這句話就是日本人面對死亡的態度,他們的生命教育不僅是一門課程,也成為一種文化。有30﹪至40﹪的人開始考慮「終活」,除了「不給家人帶來困擾」的表面理由,其實也反映出日本高齡化社會與少子化的問題,迫使他們不得不正視終活的需求。
2016/05/30
心靈加油站
幽谷伴行 以愛為名-談安寧志工服務
同理心是服務單位篩選安寧志工時第一條件,同理心並非愛心的等義名詞,它也需要透過不斷教育和訓練加以培養,尤其是,在與病人及家屬互動過程中,不需要過多安慰的辭令,最強大的力量往往來自真誠的感同身受;因而如何培養並表達同理心,是安寧志工必備的基礎能力。
2016/05/30
心靈加油站
台灣現況 專職藝術治療師都是奢求
2005年成立台灣第一個「兒童安寧照護小組」的台北榮總兒科病房,已經陪伴300多個孩子平靜往生,督導長沈青青至今都「奢求」不到一位藝術治療師,「現在只能由畫畫義工老師來帶著孩子作畫,但達不到藝術治療的程度。」此外,她們也很希望,給孩子添一個洗澡機,可連置的病房空間都難尋。
2016/05/30
心靈加油站
願與病人一起苦
為了落實「善生善終」華人傳統的人生觀,安寧療護必須跳脫「病房」框架,成為一種態度和生命理念。安寧療護不是只有在病房、醫院裡實施,也不是只有「要不要插管」的是非題;理想的安寧療護服務,含括「五全照護」,即全人、全家、全程、全隊、全社區照護;「三善」—病人善終、家屬善別、活著的人善生。
2016/05/30
心靈加油站
從《妻子的記憶》談失智症的預立醫療自主計畫
由於失智症這些疾病特質及其帶來的廣泛影響,要提升末期生活品質,必須趁疾病早期、病人尚保有自主決策能力時,及早提供安寧療護與預立醫療自主計畫,作為病人與家屬治療照護的選項,讓病人為自己終將面對的生命終體做出具體、有尊嚴的決定。
2016/05/25
1 2

訂閱電子報

必填

請輸入正確的電子信箱

送出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