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快80歲的醫生石飛幸三:我們最後應追求「平穩死」
40307 人瀏覽 -
-
2017/05/31
作者 三采文化Suncolor -
-
採訪現場 西山穗
蘆花安養院的常駐醫生石飛幸三,為了平靜的人生最後一刻而提倡「平穩死」。
(圖片來源:pixabay)
▍ 領先全國的特別照護安養院 ‧ 蘆花安養院
從新宿站搭京王線約15分鐘,穿過櫛比鱗次的市中心,電車來到處處可見綠意的恬靜住宅區,天空忽然開闊了起來。我下車的地點是蘆花公園站,距離這個小車站步行約10分鐘的世田谷區立特別照護安養院.蘆花安養院,我在這採訪了約半年之久。
入住蘆花安養院的居民平均年齡90歲。就大都市來說,這個可以容納103人的大型安養院,有九成居民患有老年失智症,進食和如廁等日常生活都需要專人照護,這些無法在宅生活的人們,就居住在這裡。
蘆花安養院成立於1995年,約20年前世田谷區為了因應高齡化快速發展下的都市老年人,特別打造了這間特別照護安養院。建築物本體鋪設玻璃,讓溫暖陽光照射進來的天花板,種植在中庭的櫻花樹,讓居民和家屬都能悠閒度過的談話空間。除此之外,還設置了能夠進行牙齒治療的牙科室,還有護理師和醫師都能進行看診和處置的醫務室等,各種設備應有盡有,實在不像是20年前建造的設施。
擁有充實設備的蘆花安養院,是由社會福祉法人負責營運的公立照護設施,費用會因為家庭總收入和納稅金額的不同而有差異,不過基本上每個月的費用是5到15萬日圓左右,比一般私人的安養院便宜。
另外,除了負責照料居民生活的70名護理人員外,還有1名常駐醫生、10名看護師,以及1名牙科醫師在此工作,醫療資源相當完善。(圖片來源:pixabay)
蘆花安養院就是在這種體制下,採用了領先全國,以自然方式迎向人生終點的照護方法。
▍ 在蘆花安養院,「年老或死亡都不是認輸」2014年11月,我為了討論節目的相關採訪事宜,造訪了蘆花安養院。當時以一臉燦爛笑容迎接我的,正是蘆花安養院的常駐醫生—石飛幸三。
「歡迎你。今天就不要客氣,好好聊一聊吧。」
石飛醫師原本是專門進行癌症手術的外科醫生,在蘆花安養院擔任常駐醫生已經第九年,一直管理著所有入住者的身體狀況與健康狀態,是名照護經驗非常豐富的醫師。石飛醫生曾經把蘆花安養院內的自然照護機制寫成《安寧死的進程,無法經口攝取食物的時候該怎麼做》(講談社文庫)一書,引發相當大的迴響。
石飛醫師也以他自己身為醫師的經驗,持續宣導「即使身在這個醫療高度進步的時代,人在人生最後一刻並不需要任何醫療,盡可能什麼都別做,順其自然,才是最平靜的方式」。
那麼,蘆花安養院採行的「自然照護」到底是怎樣的照護呢?不進行醫療行為如何能平靜走完人生呢?現代社會對「老」和「死」都很忌諱,甚至很少掛在嘴邊,而我因為想要重新了解這件事,所以前去拜訪石飛醫師,他也非常親切地將蘆花安養院的運作方式告訴了我。
「雖然我自己也是快要80歲的老人了,不過還是每天都從這些入住者身上,學到何謂年老。住在這裡的老人家們平均年齡是90歲,大家都是人生的前輩,他們正在緩慢且平靜地度過人生的最後一個階段。醫護人員、看護師、牙科醫生還有諮商師等等,每天都有許多同仁陪伴著他們。大家的體力都確實地走下坡,逐漸年老、衰退,直到『最後』那一刻,是真的非常平靜。在蘆花安養院,年老或死亡並不是認輸,直到來了這裡,我才學會年老和死亡並不是令人害怕的東西。」
石飛醫師的話,和我自己對於年老和死亡所抱持的印象相差甚遠。這半年的採訪過程中不時給予我各種建議的看護主任田中君子女士、看護師白石晶紀小姐,以及負責設施管理的日高聰先生,都圍繞在石飛醫師身邊,大家臉上的溫和笑容令我印象深刻。「從人生的前輩們身上,學到了何謂年老。」
「許多同仁陪伴著他們走完人生。」
「年老體衰後的最後一刻真的非常平靜。」
「年老或死亡並不是認輸。」擁有這種照護人員們的蘆花安養院,如果能在這裡用影像成功記錄入住者的最後時光,說不定就能為我們這些朝著超高齡化社會衝刺的人們,找到某種巨大的啟示。我感受到自己想把這座設施的理念傳達給更多人知道的心情,正在無限膨脹。
(圖片來源:pixabay)
▍ 從與疾病奮戰到貼近患者
石飛醫師過去曾是日本國內首屈一指的血管外科醫生,曾擔任東京濟生會中央醫院的副院長,曾被評選為日本百大名醫之一。病患多的時候,有時一年可以進行超過500件手術,他認為,和疾病持續搏鬥就是醫生的使命。
「很難想像我有辦法像這樣談論自然照護的平靜之處,以前我可是被學弟說成連感冒都想用手術切除治好的人,如今回想起來真的很可笑,那個時候的我真的打從心底認為只要動手術,就能治好任何疾病。過去的我認為『死亡就是人生的輸家』,雖然內心很想拯救病患,還是在思考如何逃過死亡,這麼一想就想了超過三十年。」
然而,面對疾病,他開始發現有個無論醫療如何進步都無法抗衡的存在,那就是「老衰」。石飛醫師:「手術台上感到極限的次數變多了,無法治療的患者數量,或是幫八十幾歲的患者進行癌症手術,也開始出現不知道該從哪裡開始動刀等狀況越來越多,現在想起雖是理所當然,不過當時的我卻是被迫接受。
面對人體的年老體衰,醫療行為到底可以進行到什麼程度?到底該奮鬥到什麼時候?其實那時的我已經有了這個疑惑。」
就在此時,利用休假前往英國的石飛醫師經歷了一場改變他人生觀的邂逅,他去參觀了全世界第一個進行安寧照護的「聖克里斯多福醫院」。
「那裡,一邊幫那些癌症末期、時日無多的人們消除疼痛接受緩和醫療,一邊讓他們靜靜地畫圖、念書、彈鋼琴、抽雪茄……讓他們過著最有人味的生活。在我看來,每個患者都做著自己想做的事,度過意義非凡的最後時光。反觀自己仍然持續對那些年事已高、痊癒機會渺茫的癌末患者說『不治好不行,加油吧!』然後動手術,在最後甚至還使用各種藥物,即使當事者苦不堪言,但還是奮鬥著……。原來有另一個和我長年的醫療價值完全不同的新世界,就在那個地方。」
(圖片來源:pixabay)
安寧照護(Hospice)的創始者,西西里桑德斯(Dame Cicely Saunders)女士,曾經針對看護的哲學留下這麼一句了不起的話。
「Not doing, but being.(不必再做任何事,只要陪在身邊就好)」
石飛醫師從桑德斯女士身上,學到為了維持患者的尊嚴,醫療從事者應該更加努力思考真正必須重視的東西是什麼。
《老衰死》精彩書摘搶先看:
《老衰死》作者/NHK特別採訪小組 譯者/江宓蓁
本文經三采出版社同意後轉載,更多本書的精彩內容,請按此了解更多
「從人生的前輩們身上,學到了何謂年老。」 「許多同仁陪伴著他們走完人生。」 「年老體衰後的最後一刻真的非常平靜。」 「年老或死亡並不是認輸。」 -
-
-
- ● 關於作者>>
- +看更多作者
-
-
- 出版媒體 三采文化Suncolor
- 閱讀在生活中不曾改變,它讓我們看見一句話的力量,足以撼動你我的人生。 一本書的力量,足以改變全世界。
三采文化Suncolor粉絲團: https://www.facebook.com/suncolorbooks
-
更多福利補助、長照資訊,每日傳遞給您
快來加入愛長照L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