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和自己的關係好嗎?是否用「放棄情緒」來自我保護呢?-《擁抱脆弱,你會更堅強》
你和自己的關係好嗎?是否用「放棄情緒」來自我保護呢?-《擁抱脆弱,你會更堅強》
你可能曾在類似以上不同的狀況中受到傷害,但感覺遲鈍的你卻根本沒發現自己受到了傷害,就像什麼事也沒發生一樣,不細究這些狀況。 你的確受了傷,但卻無法意識到這個事實,任憑這種狀況不斷循環。情況演變到最後,就會像你現在這樣,開始覺得對生活種種都很煩很無奈。
時報文化
2017/06/28
瀏覽數 18,552

要是你老覺得生命中所有的一切都讓你心力交瘁,精疲力竭,那麼打從一早起床開始,你就會無法擺脫一連串令你感到心煩的惡夢。不但起床很心煩,洗臉很心煩,連換衣服也會令你認為很心煩。
你會喃喃自語道:「唉!真不想起床。」卻又想著:「但我非得上班不可,千萬不能賴床。」或是:「我一定得幫家人做早餐,只好硬逼自己起來了。」
(圖片來源:pixta)
你是否會像這樣,馬上否認內心的情緒,並強迫自己去做根本不願意做的事情嗎?
這種「煩死了!但我還是非做不可」的想法,反而會進一步刺激你更不想做事的心情。
到了假日早上,只想好好休息,不做任何事的你又會怎麼想呢?你能用「今天總算放假啦!這下我要盡情睡個夠」的心情,輕鬆愉快地窩在被窩裡嗎?
你能對「自己放鬆的狀態」由衷地感到「心情真是舒服啊」;還是會在休息的同時,卻覺得自己像正在做什麼壞事一樣,並且自責:「雖然放假了,我也還是有很多事情非做不可,這樣一直悠哉地窩在床上行嗎?」,然後又哀怨地想道:「唉!明天還要上班呢!」。就這樣,未來一周預定的待辦事項閃過了你的腦海。
這時,躺在床上的你,是否又感到鬱悶了呢?
▍ 害怕受傷,成為情緒絕緣體
當感受負面情緒的敏銳度變遲鈍後,確實可以讓自己不受到傷害。因為,當遭受打擊也不覺得心痛的話,你就能忍受那些傷害,讓自己度過各種難關與逆境。
「不去感受情緒」這件事,在某些時期的確對你有益。所以,你先不要否認自己已經感覺麻木的習慣。
首先,最重要的就是察覺並承認:「以前為了保護自己,所以才盡力不去感受情緒。但是這麼做,真能自我保護嗎?」
「自覺」對於我們的人生,一直都是件重要的課題。
請你在此前提下想想「受到傷害後卻感覺遲鈍」這件事,背後代表著什麼意義?
假設你在工作場合中,遇到了下列的狀況。
狀況A:同事說:「你先幫我做」,然後硬是將雜事丟給你,而你無法拒絕。
狀況B:主管在許多同事面前挖苦你說道:「你連這種事都不會嗎?」
狀況C:你之前曾拜託同事做事,同事卻否認:「我不記得我有聽你說過!」
狀況D:你向同事打招呼,但對方卻視而不見。
(圖片來源:pixta)
你可能曾在類似以上不同的狀況中受到傷害,但感覺遲鈍的你卻根本沒發現自己受到了傷害,就像什麼事也沒發生一樣,不細究這些狀況。
你的確受了傷,但卻無法意識到這個事實,任憑這種狀況不斷循環。情況演變到最後,就會像你現在這樣,開始覺得對生活種種都很煩很無奈。

《擁抱脆弱,你會更堅強》作者/石原加受子
本文經時報出版社同意後轉載,更多本書的精彩內容,請按此了解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