喚起長輩的「職人魂」,用尊嚴撕下「失智」的標籤

喚起長輩的「職人魂」,用尊嚴撕下「失智」的標籤

「失智不等於失去智慧」,漸漸喪失短期記憶的長者們,過去的長期記憶卻還封存在他們的腦海裡,於是在失智症長者的非藥物療法中,「懷舊療法」一直是許多研究專家和照護者推行的療法之一;試著讓長者從過去熟悉的情境中,得到充分的安全感,進而降低遊走、妄想、行為障礙等等,甚至還有可能,延緩腦部功能的退化。

虎虎森風

2016/05/30

瀏覽數 24,111




撰文/小虎文。李羚榕 


你知道在馬偕醫院護理之家有一家「順發」腳踏車店,修復腳踏車的技術,是來自於一位八十多歲的老師傅之手;還有在安養院的病房內(養老院的寢室裡),竟有一個修理中的馬桶,讓同樣八十多歲的阿公每天拆除後再裝上。

這些每天辛勤不倦的老師傅,做起以前熟練的職人技術,可是駕輕就熟,但在讓他們能盡情一展長才前,他們可是讓家人傷透腦筋的-失智症長者。




「失智不等於失去智慧」漸漸喪失短期記憶的長者們,過去的長期記憶卻還封存在他們的腦海裡,於是在失智症長者的非藥物療法中,「懷舊療法」一直是許多研究專家和照護者推行的療法之一;試著讓長者從過去熟悉的情境中,得到充分的安全感,進而降低遊走、妄想、行為障礙等等,甚至還有可能,延緩腦部功能的退化。


在懷舊療法中,失智症長者可以從老照片、老歌、老新聞等等過去美好的回憶中,得到情緒上的紓解和療癒;更進階的,若能找到讓長者有成就感的專長與嗜好,在「用進廢退的」前提上,不僅能維持長輩的認知功能,也能讓長輩獲得成就感。
 

(圖片來源:Ralph Hsu-flickr) 

 

▍  失智長輩與過去重逢 再展熟練技藝

「當時有一位長者,只要一有機會,就想辦法把安養院內的馬桶拆掉,讓醫護人員都很困擾,後來才發現原來長者過去是水電師傅,現在的事忘了,過去的事可是記得一清二楚,看到馬桶忍不住就『手癢』起來,其實追究長者行為後的原因,他只是重現過去的情境。」左思右想、苦惱不已的失智症專家茶米老師,眼看不能阻止長者拆馬桶的決心,後來靈機一動,索性放手一搏-不如就讓長者「重溫舊夢」吧! 


茶米老師將一座真實的馬桶搬到安養院內,和長者說馬桶壞了,請他幫忙修理,長者的眼睛馬上為之一亮,從此修馬桶成為他每天必做的重要工作。比起其他養老院內的課程,為他量身訂做的「修馬桶」,實在是太符合他的需求了!長者真誠的投入,感動了院所內的醫護人員,也給予發自內心的讚美;長者在專業技術裡得到熟悉的安全感和成就感,不僅是最好的認知訓練,長者容易躁動不安的情緒,也為之緩解不少。

 

▍   不要勉強長輩做不喜歡的事

「但也要注意,如果長者過去的職業讓他覺得很辛苦,就沒有必要讓他『重溫舊夢』。」例如過去一輩子務農、且感到生活艱辛的長者,你再請他農作,或是嘗試「園藝療法」、請他動手作園藝,他可不一定會開心;試著挖掘長者的其他專長或是培養新的興趣,不要勉強長者做自己不喜歡的事。 


如果是在過去工作中獲取養分、得到成就感的長者,我們再試著喚起他的「職人魂」;但如果過去的工作是不得已選擇,那麼喚起他不得已中的辛苦回憶,長者當然不見得開心,甚至還有可能發脾氣喔。


每一位失智長者都有自己獨一無二的生命故事,也因此,協助失智症長輩,沒有絕對的的標準流程可以依循;他們需要我們的聆聽與理解,拂去記憶上的灰塵後,每一位長者都有自己生命的光采與價值,智慧依舊存在,只是在哪一個記憶抽屜裡,我們要用心,找出來。

 

繼續閱讀:

1. 
夾縫中求生存 三不管的「過動」失智老人

2. 「孩子只會說幾個字,有天叫我:媽媽」居家服務員的故事​

 



 



虎虎森風

虎虎森風

趴趴走採訪小組

虎虎森風,是小虎文和李羚榕組成的採訪快閃小隊,用體貼的心去挖掘、用同理的眼去重視每一位照顧者和長者;期待有一天,台灣的高齡社會,能走出自己的一條路,台式的自在又快樂。

分享

Related Articles
廣編企劃

{{ item.title }}

{{ item.desc }}

{{ item.author.title }}

{{ item.date }}

瀏覽數 {{ formatNumber(item.views) }}


{{ item.author.title }}

{{ item.author.subtitle }}

{{ item.author.desc }}

分享

Most Followed Articles
你可能會喜歡

Related Articles
廣編企劃

讀取中

訂閱電子報

必填

請輸入正確的電子信箱

送出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