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快樂才是理所當然,荷蘭機構用創意,與長者一起建立「窩心的家」-諮商心理師 王嫊淩

    14581 人瀏覽
    你我沒當過老人,我們卻不由自主、理所當然的認為長者搬進養護機構,自然就能適應機構的新生活。事實上,我們卻鮮少去了解長者在遲暮之年,離開自己長住多年「起家厝」的那一刻,心裡的感受與想法是什麼……

    作者/諮商心理師王嫊淩、顧意設計UX設計師曾逸群


    ▍  什麼是你心中渴望的家?你對家的定義又是什麼?
      
    家,那是塑造我們成為一個人,一天一天漸漸長大的地方 ,箇中酸甜苦辣的滋味,冷暖自知。

    總說家是一個人的「避風港」,在你的晚年,想要住進什麼樣的避風港?什麼樣的「避風港」是你我可以卸下心房的地方?什麼樣的「避風港」是你我能夠在雨夜裡,靜靜的端坐著,在回頭尋看生命中的每一幕一幕時,還能無限的疼惜一路走來的自己......



    ▍  離開了家,離不開的心傷

    在養護機構有個空間,那兒是一整片的落地窗,對面是一座綠油油的小叢林,那是一個可以和長者們,一同透過落地窗觀景興歎、思考活著的意義的一個幽靜地方。

    年近九十歲的黃奶奶坐在沙發上,緩緩的訴說著:「我以前和先生住在三合院裡,家的四周圍種了不少果樹,養了一隻狗,還有一口井。我們洗衣煮飯,都仰賴這口井。現在老了,老伴也走了,我只等著回天了......」

    黃奶奶輕輕移動了身體,倚靠在沙發上接著說:「我住進來(機構)的時候,不太習慣陌生的機構生活,跟過去在家時,想怎麼樣就可以怎麼樣,不太一樣。在這裡要和大家一起吃飯,過團體的生活。

    那個時候,先生才過世不久,我經常躲在房間裡,白天也不太跟人說話,怕說了自己的家務事,變成別人的話題;晚上回到房間,想起先生就難過起來。

    我從沒想過要住到這裡來,可孩子不放心我一個人住那麼大的房子,擔心我出了什麼事,沒人知道,才選擇住了進來(機構)。現在就算想回到過去的生活,也沒辦法了。」

    當我們聆聽長者訴說著自己的事情時,你會如何回應?「阿嬤不要想太多,那些事已經過去了。」還是「阿嬤你想想現在可以住在機構已經很不錯了,有些人還住不進來呢!」

     
    安養中心
    (圖片來源:iStock)


    ▍  被「理所當然」的居住適應

    你我沒當過老人,我們卻不由自主、理所當然的認為長者搬進養護機構,自然就能適應機構的新生活。事實上,我們卻鮮少去了解長者在遲暮之年,離開自己長住多年「起家厝」的那一刻,心裡的感受與想法是什麼。

    當他們面對垂垂老矣的自己,是否有機會敘說他們是怎麼做老人的、做為老人的挑戰是什麼?他們怎麼繼續看見自己的生命價值、怎麼去適應環境?

    長久以來,我們對「家」的認知與定義受著文化影響,也影響著我們適應新環境的調節方式。


    我們身為機構服務者或是家人,可以嘗試去同理長者在遷入機構時,伴隨而來的失落與衝擊感。

    試著站在他們角度設想,如何在心理上接納遷居機構後的生活與自我、如何延續過往習慣的生活型態,如何在社交生活上能與他人安心的互動,並認識與欣賞和自己有不同特質的人。

    重新定義對「家」的理解,並從中發現不同的意義,以上種種都是過去鮮少被回應的問題,同時也是我們必須面臨的挑戰。



    ▍  多一些彈性,建構居住創意

    在荷蘭方提斯應用科技大學的健康照護與科技中心 ( Centre for Health Care & Technology, Fontys University of Applied Sciences) 的一項調查中,比較了不同養護機構如何營造出「家」的感覺(附註1),並歸納出三大類影響因子:心理(psychological factors)、社會(social factors)以及環境(built environment)。

    這些因子交互影響,不只激發現有關於安老居住的省思,更啟發我們進一步思考,未來當長者在遷居移動到機構時,「家」的感覺可以如何流動與延續。

     
    安養中心
    ▲ 讓護家更有「家感」的因子總整

    當長者踏進養護機構的第一天,猶如搬進第二個新家,或許作為機構服務者,我們能鼓勵家人在長者遷入時,利用環境因子來建構「家」的感覺,例如:從家中帶來具有紀念意義的物品、照片、繪畫或個人創作物等等,來創造他們對「新家」的依附,使他們能延續原有的生活經驗,並更能掌握適應新環境的過程。

    而與機構人員的互動,也是塑造「家」的感覺的重要面向。儘管機構照護人員、服務人員日常工作忙碌,但他們卻是長者日常生活中不可缺乏的重要關係網路,若機構能利用一小段時間,鼓勵照護者或機構服務人員去了解住民過去的生活經驗,或是鼓勵長者參與討論日常生活中的大小事,更能製造像是家中茶餘飯後、令人珍惜回味的愉快體驗。

    為了進一步協助機構照護者、住民與家人共創「家」的感覺,原研究調查-荷蘭方提斯應科大又發展了「猶如在家:讓護理之家更像家的35種方法 (Zoals Thuis -  35 Werkvormen Om Met Thuisgevoel In Verpleeghuis Aan De Slag Te Gaan)」工作手冊(附註2)。他們透過簡單活動的形式,鼓勵長者、照護者參與社交活動,透過社交認識不同的人,從中了解每個人都有他的獨特性。

    同時允許住民分享和檢視與不同的人在一起生活的互動經驗與感受,並且尊重每個人都有不同的個性差異。

    活動參與重要的是使住民或照護者三三兩兩相聚在一起,創造人與人之間的互動關係與情感的連結,讓每日生活在一起的住民、照護者或機構服務人員彼此相互的認識,相處更趨近於「家人」的關係。

     
    機構
     
    ▲ 「讓護家住起來更像家的35種方法」


    ▍  和長者共創安身立命的家

    藉由不同國家對於如何協助高齡者塑造「家」的感覺的啟發,反思著台灣在地可以為長者在居住上,適度的嘗試跨越,並勾勒出更多的創意。

    人生的晚年時期,首次進入機構生活,也可能是人生最後一個驛站,第一次學著和來自四面八方的服務人員、照護者或長者們共同生活在一起。處處的限制,不僅帶給一個人心靈自由上的禁錮,同時還剝奪了生而為人的自主與選擇權。

    因此,協助長者融入與適應機構生活,學著面對遷入機構的事實,找出長者在機構內喜歡的生活型態,在有限的行動限制中,做著自己能力範圍內還能夠做到的事。


    生老病死我們無法掌控,但居住的環境與對長者的關懷,卻是我們可以設計和實踐的。

    當綠葉悄悄落下,你我有一天都會變老,當我們能活得長且久時,持續的反思著,人活著的價值與意義,不僅僅在疾病的挑戰,老後生活的經濟、照顧等種種限制。

    更在於如何發揮與實踐「老有所終」、「老有所養」的人文關懷,延續著華人文化中「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孝恩精神,展現名利與金錢價值之外的人性光輝。協助長者繼續在老後生活,其生命的內在價值得以持續發揮與流動,在稍縱即逝的生命中,和長者一起耕耘信任與窩心的力量。

     
    老後生活
    (圖片來源:iStock)

    *附註1
    Rijnaard MD, van Hoof J, Janssen BM, Verbeek H, Pocornie W, Eijkelenboom A, Beerens HC, Molony SL, Wouters EJ (2016). The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Sense of Home in Nursing Homes: A Systematic Review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esidents. J Aging Res. doi: 10.1155/2016/6143645.

    *附註2
    顧意設計 (CareDesign) 將高齡者定位為照護服務的接受者,開發悅齡健康照護平台,協助長者及其家人在不同照護場域的遷徙過程當中,都能保有健康照護紀錄的閱覽權,並透過系統智慧助理,使不同照顧者能提供延續一致、個別化的照護體驗。

    顧意設計持續思考如何使高齡者在不同居住環境都能擁有「家」的感覺延續,因此,引介荷蘭Fonty大學DR. J. Hoof 教授的研究成果「猶如在家:讓護理之家更像家的35種方法 (Zoals Thuis -  35 Werkvormen Om Met Thuisgevoel In Verpleeghuis Aan De Slag Te Gaan)」技巧手冊。如想進一步瞭解手冊資訊,可聯繫:info@cared.cc,或是網站
    www.cared.cc 





    繼續閱讀:

    1. 哪家機構好?10項尋找照護機構的必做功課

    2. 照護機構怎麼挑? Don't Worry! 護理師教你挑選機構讓長輩安享晚年



    諮商心理師|王嫊淩
    www.ilong-termcare.com/Expert/Detail/41

    點此了解王嫊淩>>

    有尊嚴的遲暮之年:聆聽與引導長者填滿生命的空白處

    過去的回憶是晚年生活的滋養,當長輩舊事重提時,請與他一起感受生命經驗的光亮



     


  • 更多福利補助、長照資訊,每日傳遞給您
    快來加入愛長照Line↓


        


      • 諮商心理師 諮商心理師 王嫊淩
      • 現職台大智齡聯盟 教育輔導研究員 國家考試及格諮商心理師 (中崙諮商中心諮商心理師) 實踐大學家庭諮商與輔導所

        生命中有些無可奈何,而他們卻是促發我們繼續勇於冒險與成長最寶貴的資源與寶藏。

        【智齡聯盟介紹】 以智慧生活、高齡福祉為主題,人本關懷為核心,透過「真實場域、真實議題、真實企業、真實解決方案」四大元素-以專案導向學習融入跨領域合作、創新實作精神,培養學生發展智慧高齡產品及服務方案的能力。
      • 長者難以說出的傷感,我們用「沙盤」表達-

        在「生命有限公司」打卡下班前,用「沙」遊

愛長照謝謝您長期的支持,如果您對內容有任何疑問,或想提供更多
 新的長照資訊給我們,歡迎聯絡我們:service@ilong-termcare.com
  • 愛長照定位:解決照顧者疑惑的社群、整合長照專業者的論壇、關心長期照顧者的媒體
  • 愛長照宗旨:希望,互助,愛心,陪伴
    • 愛長照訂閱電子報
    • 追蹤愛長照
© 2016 i Long-term care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