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王竹語專欄】爸爸不曾愛過我,為什麼我還要照顧他?電影《親情觸我心》觀後感
15700 人瀏覽 -
-
2018/04/13
作者 王竹語 -
-
文/王竹語電影《親情觸我心》(The Savages,2007)片名聽起來不夠吸引,題材更是不新穎:一個失智症父親將兩位久未聯絡的子女聯繫在一起,哥哥是大學教授,妹妹是38歲的作家。
除了安頓父親至專業照護機構,他們各自發展,各自生活,唯一聯繫他們的是彼此的冷漠,不但如此,還有自己的問題要面對、要解決。誰不是呢?
在這對兄妹成長過程裡,父親專制、常常暴力相向、不負責任,所以父親生病後,跟父親的關係,沒有好到可以接到家裡,親自照顧;然而他們對父親的怨懟,也沒有深到要在第一時間,就把他直接送進機構,所以爭執就來了。
(電話中)
妹:「他用自己的大便寫字,我們的爸爸!休想推到我一人頭上。」
兄:「我不是推給妳,我只是想掛電話了。」
這對兄妹可以歸咎的是,父親沒有給他們一個好的童年、關愛不夠,所以現在父親病了,兩人沒有呼天搶地,奔天走地的,只想用自己認為應該用的方法,來好好的、妥善的處理,解決父親帶給他們這突如其來的問題。
我相信沒有人會指責這對子女,但人生的重點不在於如何向別人解釋,而是要能說服自己。妹:我從來沒想過把他送到療養院。
兄:那你怎麼想的?
妹:我不知道,但是我從沒那樣想過。
兄:那他還能在哪生活?我是說,還有別的選擇嗎?你想給爸爸換尿布,幫他擦屁股?
妹:他不需要尿布。
這對兄妹在努力,也在妥協;他們在爭執,也在和解;人生永遠是這麼尷尬,你解釋不清,又說明不了的矛盾無時無刻都在上演。
難道要等到家人生病才想起以前他的好、才想要好好跟他相處嗎?好像是一說即懂的老生常談,所以真正去細想其中道理的人並不多。
▲《親情觸我心》電影劇照影片中有個場景很細膩:妹妹聽說人死前腳趾都會向下捲,趁沒人注意時偷偷掀開熟睡中父親的被子,看到他的腳趾依然直挺朝上,鬆了一口氣。
兄:「我幫爸爸找了療養院。」
妹:「我想還是去試試先申請生活護理。」
兄:「他們不會批准,爸爸有失智症。」
妹:「我們真是糟糕、糟糕、糟糕,太糟糕了。」
兄:「我們的做法是正確的,我們對父親的照顧,比他小時候給我們的照顧要好。」
家人對我們的傷害和別人對我們的傷害最大的不同在於,我們躲不掉的。
家應該是提供溫暖,免於恐懼的地方;但很不幸,有些家人卻會有意或無意的傷害自己人,以致於我們承受心痛、失去歸屬感、沒有安全感、自信不足、童年陰影......這一切一切,包括失去的親情,要很久很久以後,很努力才找得回來。
當然,對有些人來說,也許永遠找不回來。不過沒關係,雖然時間不會治療一切,我們卻會被生活治癒。永遠修補不了的破洞,是生命的缺憾,也是生命力呈現的另類美感。愛不是只有完完全全的奉獻、全心全意的付出,愛包括自私、包括醜陋,只看到愛的光明面是不夠的。因為期待會落空、付出會像水流;還要包容愛的另一面,忍受殘缺、忍受不圓滿,只有體會這兩面此起彼落、糾纏不清、模糊難辨、一現一隱,才能用最大的柔軟,成就自己的人生。
▲《親情觸我心》電影劇照
特別值得一提的還有這一段:
子:「爸爸,我們談一下吧!但是我們不希望你誤解,只是……呃……一些問題,能簡化後期的事情。」
父:「好的。」
子:「如果……如果出了什麼事情……呃……如果你昏迷不醒的話,你想用呼吸器來維持生命嗎?」
父:「這種問題像話嗎?」
子:「我們應該了解一下,以防萬一。」
父:「什麼萬一?不會發生什麼事的,現在起,一切都會安然無恙。」
子:「是的。只是……只是例行手續而已,機構的人要做個記錄。你想我們怎麼做?」
父:「把我埋了!你是傻瓜嗎?把我埋了!
死亡這個話題太沉重,我們根本不知道怎麼跟父母開口!
死亡這個議題從來就不容易開口,在保守的東方社會更是如此。而在傳統的臺灣社會,該怎麼開口?如何切入?怎麼委婉一點?如何讓父母知道我們是出於好意?我引用木馬文化2017年出版的《在告別中學會更愛父母-用關懷參與父母離開前的六十四件事》,請對照參看我的另一篇專文〈世界上最美麗的離別〉(王竹語另一篇)。
問題無法避免,生活充滿矛盾。電影最後,父親平靜的離開。但真正不平靜的,反而是活著的子女;平靜離開的父親什麼也沒帶走,包括子女的遺憾。看了片中的兄妹,不禁想問:「是不是一定要遭到重大不幸,才能更讓人體驗到幸福?」
不一定,但你會很珍惜不幸後的平凡日子,淹過你任何想埋怨、報復的心。只剩下平靜,一種前所未有的平靜,一種之前你再怎麼自省也不會覺悟的真正的——心靈平靜。
▲《親情觸我心》電影劇照
親人的離去讓人重新檢視自己的生命,真正分辨出哪些是重要的、哪些是次要的;甚至,更重要的是——哪些人、事、物,是不需要再浪費生命去追求的?片尾父親過世後,妹妹編了一齣劇,請哥哥來看採排,哥哥看了心有所感,落下眼淚。妹妹問:「你怪我把你生活裡的事情用在劇本上嗎?」哥哥回答:「不,那很好。」哥哥終於決定去波蘭找他的愛人。而妹妹也放下她的已婚情人,只留下他那隻殘障的狗,並為牠裝上助跑器,一起散步。
這結局很好:釋懷。
兩個字解答了人生所有的矛盾和荒謬,就釋懷吧!生活繼續,新的痛苦沒來,今天微笑前進;未來遺憾很多,前進吧!帶著微笑上路。如果曾經令你痛不欲生的事情結束後,你還是生活著,浴火鳳凰的你不需要大肆慶祝,就讓一切如常,日出日落,一切照舊,作息規律。用生活中的平凡,來對抗生命中的無常。
繼續閱讀:
1. 呂秋遠:「不要再強迫自己孝順了...」當父母老去,十個你該面對的真相
2. 照護父母,真的是孩子的責任嗎?想照顧父母到最後,最後會把自己逼到絕境
專欄作家|王竹語
點此了解王竹語>>
—
家應該是提供溫暖,免於恐懼的地方;但很不幸,有些家人卻會有意或無意的傷害自己人,以致於我們承受心痛、失去歸屬感、沒有安全感、自信不足、童年陰影......這一切一切,包括失去的親情,要很久很久以後,很努力才找得回來。 -
更多福利補助、長照資訊,每日傳遞給您
快來加入愛長照L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