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竹語

王竹語

專欄作家

臺灣作家,臺中豐原人,筆名取法學自畢卡索。已出版著作:
1.《醫生》(本書是2010年10月德國法蘭克福書展『臺灣館』展示作品) 2. 《我的整形世界》(天下文化,2006) 3. 《高科技健檢救你一命》(城邦集團原水文化,2006) 4.&5.《微笑看人生》、《無常看人生》(時報文化,2005) 6. 《尋找一首詩》(除了在臺灣出繁體版,簡體版由天津百花文藝出版) 7.《中國經典寓言的智慧》(晨星集團,2006) 8.《工作必勝!!戰國策》(晨星集團,2007)

長期照護
【王竹語專欄】高齡社會避而不談的隱憂:被忽視的長照「性騷擾」,照服員怎麼自保
隨著臺灣「超高齡社會」時間表日益緊迫(2026年),女性照服員無論在需求人數、專業訓練等各方面的困境勢必更加艱困。
2019/05/06
新聞政策
【王竹語專欄】70%的臺灣人不了解長照2.0?政府「施力點」哪裡不對
研究指出,各縣市長照服務的人數與涵蓋率差異極大。就人數而言,使用長照服務人數最多的依序是高雄市、臺南市、臺中市、新北市與臺北市等直轄市。
2019/03/27
樂活養生
【王竹語專欄】看不見的「退休症候群」如何侵蝕我們的生活?想退休的你,準備好了嗎?
退休老人找到新的自我認同管道,進而提升自我社會價值,去社區當志工,或是上社區大學的課。不管如何,政府應將高齡人才建置資料庫,否則是很可惜的事。
2018/12/21
樂活養生
【王竹語專欄】退休後要快活,嘗試做不同工作吧-看〈布拉格練習曲〉的人生態度與情懷
捷克電影〈布拉格練習曲〉(Vratné lahve,2007)主角是一位中學老師,綽號「海綿擰乾機」,讓人不禁莞爾,不難想像其個性。他65歲,雖說不上一身是膽,但一無所懼倒是真的。
2018/12/18
心靈加油站
【王竹語專欄】沒安全感的長輩,像是家中的定時炸彈?我們能怎麼做呢?
我們是否感謝過家中長輩為我們所做的一切?很少。我們不是覺得理所當然,天經地義;我們只是太習慣接受家人的愛,習慣成自然。自然不代表問題會自己解決,話不說開,心結不解,永遠有一顆定時炸彈。
2018/12/11
心靈加油站
【王竹語專欄】你對老的想像,八成都是錯的!檢視一下你是否有「歧視老人」
為什麼要一再呼籲大家正視「對高齡者的態度是否正確」這一議題?首先,如果偏見持續存在,不趕緊大力矯正、呼籲,極有可能造成刻板印象、歧視、排擠,甚至會導致將「將高齡者邊緣化」視為高齡社會的一部分。
2018/12/01
新聞政策
【王竹語專欄】長照新新制幫居服員加薪?長照2.0的理想與居服的怨嘆
2018年1月開始的新新制,引起居服員抱怨的最主要原因,不但是未能立即從「依服務項目計價」中獲益,反而更複雜,讓機構與居服員無所適從。
2018/04/14
心靈加油站
【王竹語專欄】爸爸不曾愛過我,為什麼我還要照顧他?電影《親情觸我心》觀後感
家應該是提供溫暖,免於恐懼的地方;但很不幸,有些家人卻會有意或無意的傷害自己人,以致於我們承受心痛、失去歸屬感、沒有安全感、自信不足、童年陰影......這一切一切,包括失去的親情,要很久很久以後,很努力才找得回來。
2018/04/13
心靈加油站
【王竹語專欄】不照顧手足會良心不安?注意,還有社會譴責的照顧壓力
兄弟姊妹從水乳交融到水火不容,其實仍會產生內疚感,甚至罪惡感。我想未來大家仍會持續遇到這個大哉問:「我到底要不要幫他?」也許你可以自問:「我是不是很在乎社會道德的眼光?我到底想不想幫他?以及,我的能力可以幫到哪裡?」
2018/04/11
長期照護
【王竹語專欄】居服員是份好工作?年輕人為何不願加入「照顧行列」?
年輕人最大的優點和資本就是熱情,對未來人生的熱情、對投入職場的熱情。 但是,居服員伴隨工作而來的是長期的、連續的憂鬱、挫折焦慮、身心疲憊、失眠,導致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減退等負面影響,不僅影響身體健康、日常生活,對於工作的投入意願當然也有限。
2018/04/11
心靈加油站
【王竹語專欄】從電影《世界上最美麗的離別》,反思:我要如何跟爸媽談死亡?
我們與父母之間的關係似乎是這樣:孩提時代與父母最為親密,青少年時期與父母關係緊張對立,剛成年時與父母疏離;出社會嚐盡人情冷暖,開始回饋父母;等自己成為別人父母後,與自己父母關係恢復親密。和父母談死亡,以及一切與死亡後有關的安排,雖然很困難,卻是一定要談的議題。
2018/04/11
心靈加油站
【王竹語專欄】久病令人自棄?病中心情,要如何放下「我無用」的無奈
「如果能不再連累家人,讓家人不要這麼辛苦,受如此身心煎熬,我是否可以選擇自我解脫?」一樣的問題,我健康的時候你問我,跟我生病而且是生重病、而且是病很久的那種重病的時候,答案一定不一樣。
2018/04/09
1 2 3

訂閱電子報

必填

請輸入正確的電子信箱

送出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