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糖尿病人口持續攀升 銀髮族不可不知的「控糖金三角」

台灣糖尿病人口持續攀升 銀髮族不可不知的「控糖金三角」

醫師提醒,只要空腹血糖、飯後血糖或糖化血色素,有任一項指標超過正常值,雖還未到成為糖尿病時,但仍屬於「糖尿病前期」的患者。   建議應該定時掌握自己的血糖,平時在家可以運用血糖機,依據醫師建議的測量次數及時間,自行測量血糖,有助於自我警惕,將血糖控制在目標範圍,遠離糖尿病。

養生小金孫

2016/06/30

瀏覽數 27,410


 
打開電視機,總是看到許多節目在探討「糖尿病」,而許多年長者對於糖尿病也似懂非懂,每次看到密密麻麻的健檢報告,總說自己只是血糖有點高,進而輕忽了罹患糖尿病的可能,以及糖尿病對健康所帶來的危害!
 
根據衛生福利部統計, 隨著人口老化和生活型態及飲食方式改變,
糖尿病已連年名列國人十大死因前五名之列全臺灣糖尿病患人口數更突破227萬大關,且人數一直持續攀升,預估將以每年2萬5千名的速度持續增加。

 

(圖片來源:pixabay)

 
 
▍  何謂糖尿病?

糖尿病最主要是由於體內胰島素供應不足,或是因為身體細胞對於胰島素的利用能力降低,所導致的一種代謝疾病。
 
由於
糖尿病是複雜的慢性代謝性疾病若沒有控制好,將引起全身性不可逆的大、小血管、腎臟,甚至是神經等部位的病變,導致中風、心臟病、腎臟病、視網膜病變、足部壞死等許多併發症。

 

▍  糖尿病初期症狀

多數的糖尿病患者,在初期幾乎很難察覺自己的身體出現任何異狀,但臨床上仍可以歸納出糖尿病有四種「典型」的症狀,也就是俗稱的「三多一少」,即喝多、尿多、吃多和體重減少此外,多半也會伴隨著容易疲倦、皮膚搔癢、傷口難癒合等情形。

(圖片來源:illust AC)

▍  如何判定是否罹患糖尿病

糖化血色素超過6.5%。
◎ 空腹血糖值超過126mg/dL。
◎ 飯後血糖值超過200mg/dL。
 


▍  認識「控糖金三角」
 
1. 糖化血色素(HbA1c)

人體血液中的紅血球含有血色素,當血液中的葡萄糖進入紅血球,和血紅素結合後,就形成糖化血色素。
 
因此,當血液中的葡萄糖濃度愈高、血糖偏高的時間愈長,體內累積的糖化血色素比例也會愈高。
 
一般紅血球的平均壽命為120天,葡萄糖附在血色素上不容易脫落,因此,糖化血色素的濃度可以反映出體內最近2~3個月的血糖控制情況,是醫師用來診斷與追蹤糖尿病的重要指標,需到醫院藉由抽血檢查才能測得。
 

一般人的糖化血色素正常值應介於4~6%之間,糖尿病患的糖化血色素則建議要控制在7.0或6.5%以下。



 
2. 空腹血糖

空腹血糖值是8小時未進食的血糖值,又稱為「靜脈空腹血漿血糖值」。
 
指的是剛起床、還未吃早餐的空腹狀態時,體內每100克血漿所含的葡萄糖濃度。正常人的空腹血糖值應控制在100mg/dL以下。
 

3. 飯後血糖

一般人喝下糖水後的30分鐘到1小時內,血糖會上升到最高值,隨著胰島素開始作用,血糖值也會緩緩地下降,約在2個小時後回到檢查前的狀態。

口服葡萄糖耐受試驗便是在空腹狀態(還沒吃早餐時),喝下75克的葡萄糖溶液,並在120分鐘後檢測血糖值,了解身體對糖分的代謝能力。
 
正常的飯後兩小時血糖值在140mg/dL以下。
 

(圖片來源:pexel)

 
醫師提醒,只要空腹血糖、飯後血糖或糖化血色素,有任一項指標超過正常值,雖還未到成為糖尿病時,但仍屬於「糖尿病前期」的患者。
 
建議應該定時掌握自己的血糖,平時在家可以運用血糖機,依據醫師建議的測量次數及時間,自行測量血糖,有助於自我警惕,將血糖控制在目標範圍,遠離糖尿病。
 



 



養生小金孫

養生小金孫

愛健康。愛養生

多年醫藥線記者經驗,注重健康也關心養生,希望能將正確的健康新知,帶給大家。

分享

Related Articles
廣編企劃

{{ item.title }}

{{ item.desc }}

{{ item.author.title }}

{{ item.date }}

瀏覽數 {{ formatNumber(item.views) }}


{{ item.author.title }}

{{ item.author.subtitle }}

{{ item.author.desc }}

分享

Most Followed Articles
你可能會喜歡

Related Articles
廣編企劃

讀取中

訂閱電子報

必填

請輸入正確的電子信箱

送出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