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重新認識失智症:有九成的患者,都會慢慢變安靜-《他是憂鬱,不是失智了》
56501 人瀏覽 -
-
2018/11/25
作者 愛長照編輯團隊 -
-
文/和田秀樹
很多人對失智症都有錯誤的刻板印象,認為患者會「陷入一個人什麼都做不了的悲慘狀態」,或是「充滿妄想及四處遊蕩,到死都讓家人疲於奔命」。
或許因為如此,許多家屬一聽到長輩罹患了阿茲海默症,都會深受打擊,但是這些認知與實際上的失智症卻有很大的不同。
例如,相較於出現妄想或四處遊蕩的患者,整天都溫順地坐在房間裡的患者反而占更多數。換句話說,大部分的失智症患者都會變得越來越安靜。
事實上,對失智症的錯誤認知所引發的無端恐懼及不安,也是導致老年憂鬱症的原因之一,因此首要之務就是必須正確地認識失智症。
日本現今據說有二五○萬人罹患失智症,如果真有這麼多人,我們應該更常見到失智症患者才對,但事實卻非如此。這代表我們都被關於失智症的錯誤刻板印象誤導了。
那麼,我們何以不常見到失智症患者呢?
(圖片來源:pexels)
原因就如先前所述,許多失智症患者都把自己關在屋子裡;還有患者明明得了失智症,除了自己當然不知道,家人及周遭的人也都沒有發現,於是就這樣每天如常地生活。
這與老年憂鬱症的問題很類似,失智症患者即使偶爾出現嚴重的健忘、或失去往常的活力,本人或是周遭的人也只會認為「上了年紀就是這樣」。
失智症的症狀可以分為「被偷妄想」、「四處遊蕩」、「突然暴怒」等陽性症狀,以及慢慢變得安靜沉默、開始發呆等陰性症狀,兩者的區別相當大。會出現陽性症狀的問題行為型患者,其實只占全體失智症患者的一成。
由於目前失智症患者已達二五○萬人,即使問題行為型患者只占了一成,也有二十五萬人。雖然因此受苦的患者家屬絕對不在少數,但從比例上來看,仍舊還是少數族群。
在這裡希望大家明白的是,失智症絕不是特殊疾病,也並不罕見。一項針對美國波士頓郊區居民進行的調查顯示,基本上,在八十五歲及其以上的老年人之中,有四六%都符合失智症的診斷標準。
我還在浴風會醫院工作時,曾解剖過大約半數的過世患者。檢查他們的腦部之後,就會發現即使生前沒有明顯的失智症狀,只要過了八十五歲,每個人的大腦都會出現失智症特有的變化。雖然程度各有差異,但一定都有變化。
(圖片來源:pixta)
由此可知,阿茲海默型失智症是人類的老化現象之一。就像人老了白頭髮會增加、臉龐會刻上皺紋一樣,大腦也會隨著年齡增長而老化。
具體來說,就是大腦的神經細胞會減少而造成萎縮,以及β類澱粉蛋白會沉積在大腦組織裡形成斑塊,腦細胞中還會出現神經纖維的糾結——這些增齡變化會發生在每個人的身上。
β類澱粉蛋白在大腦細胞中的沉積,有人在四、五十歲左右就會發生,到了七十歲,約有半數的人會發生。話雖如此,也不是每個出現這種沉積的人都會罹患失智症。
以阿茲海默症來說,雖然其患者身上的這種增齡變化尤其快速、明顯,但它還是與每個人因老化產生的大腦變化有著共通的關連。
例如,實際年齡只有七十歲,知性能力卻退化到八十五歲左右的水準,大概就是失智症。而這個人的大腦在一年之後恐怕又會多退化兩到三歲,降至八十八歲的程度。
因此,失智症被認為是大腦老化速度異常快速的疾病。不過基本上它還是一種老化現象,所以九○%的患者都會變得越來越安靜。
繼續閱讀:
1. 【快速失智檢測】只要三分鐘!10題SPMSQ小測驗,看自己有沒有失智症?
2. 家屬如何描述失智症狀?臨床心理師分享觀察六原則,不再一句:「狀況時好時壞」帶過
更多《他是憂鬱,不是失智了》的文章:
《他是憂鬱,不是失智了:老年憂鬱症,難以察覺的心病》
作者/和田秀樹
本文經仲間出版社同意後轉載,本書更多的精彩內容,請按此了解
失智症的症狀可以分為「被偷妄想」、「四處遊蕩」、「突然暴怒」等陽性症狀,以及慢慢變得安靜沉默、開始發呆等陰性症狀,兩者的區別相當大。會出現陽性症狀的問題行為型患者,其實只占全體失智症患者的一成。 -
更多福利補助、長照資訊,每日傳遞給您
快來加入愛長照L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