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國鳳專欄】是誰讓老人摔出輪椅?記住5個好習慣,讓長輩快樂出門、安全回家

【朱國鳳專欄】是誰讓老人摔出輪椅?記住5個好習慣,讓長輩快樂出門、安全回家

如果是緩速前進,即使前輪被路面空隙或凹洞卡住,被安全帶保護住的老人,不會摔出輪椅,輪椅更不可能前傾。但若是快速前進,輪椅重量與老人重量加計產生的重力加速度,就可能釀成輪椅帶著老人一起傾覆的慘劇。

前資深媒體人 朱國鳳

2019/03/02

瀏覽數 24,584



輪椅外出時慘摔,該歸責政府?還是該歸責輪椅後面的那一雙手?
 
2018年11月間有一則社會新聞:《輪椅老婦遊花博慘摔腦震盪,家屬擬提國賠》。新聞大意是說,家人們帶著一名老婦人坐輪椅逛臺中花博,在
外籍看護推著輪椅前進時,前輪突然被石板路面間的空隙卡住,老婦人當場摔出輪椅,造成腦震盪與頸椎受傷,家屬準備提出國賠。
 
這讓我想起2017年間,有一則情境相似的社會新聞:《人行道有洞!老婦人坐輪椅慘摔,申請國賠遭拒》,也是外籍看護推著阿嬤行經人行道時,被凹陷的地磚卡住,而重摔到地面。
 
當時這兩則新聞在網路上發布時,都引起兩派網友的大論戰,也就是「贊成國賠派」與「反對國賠派」。
 
前者認為,政府應該監督公共空間有無落實「
無障礙設計」,發生在公共場所的輪椅慘摔事件,政府應該負責賠償;後者認為,推輪椅的人應該要保持警覺,也要扛起照顧安全的責任。
 
我沒有參與網路論戰,但是我有親身經驗,我也曾經差一點讓我的老母親摔出輪椅,這是發生在我第一次推著母親去美容院洗頭的路上。
 
當我們過了斑馬線後,我要將輪椅從馬路推上人行道,馬路路面與人行道有高低差,正確的選擇,應該是從較遠處的坡道推上人行道,但是性子急的母親想走捷徑,我只好就近選擇一個在落差處有設置鐵板的地方,試圖加速將輪椅推上人行道。
 
無障礙
(圖片來源:photo AC)
 
沒想到輪椅前方的兩個小輪子被鐵板卡住,還好當時輪椅重心在後側,消減了一些向前衝的力道,否則母親也將成為社會新聞的主角。
 
記得當時的我,嚇出一身冷汗,心臟怦怦狂跳。我由衷地感受到,推輪椅的那一雙手,真是責任重大。
 
我有一位長輩劉奶奶,她的先生住院動手術,手術前需要去院內做各種檢查時,劉奶奶都是等志工來推輪椅,劉奶奶說:「我沒推過輪椅,我不會推耶!」
 
其實在幫母親推輪椅之前,我也沒有推輪椅的經驗。但慶幸的是,我比劉奶奶提早擁有推輪椅的經驗,因此也比劉奶奶早一點意識到變老變弱後的種種挑戰。
 
其中一項挑戰就是,臺灣雖然很早就開始推動無障礙環境,但是對於輪椅族來說,公共空間仍然是暗藏「地雷」。
 
就以差點讓母親慘摔的那塊鐵板,就是一處「地雷」。但是這個「地雷」,不能歸責政府,完全要歸責於我。
 
至於臺中花博與臺北人行道上的「地雷」,其實遍佈各地。與其等踩到「地雷」,讓老人付出慘摔代價,再大費周章的打國賠官司,我認為,
「推輪椅的那雙手」,更要建立起安全意識,懂得養成正確推輪椅的習慣,不管這雙手是自己、家人、還是看護。
 
輪椅
(圖片來源:pixta)
 

▍安全習慣1:坐進輪椅前,先將踏板收合
 
記得我幫母親採購輪椅,協助母親坐輪椅的初體驗。當時我不知道要先將輪椅前方的踏板收合起來,我輕忽了老人衰弱的下肢。我的大意疏忽,讓母親重心不穩,幾乎是摔坐進輪椅。
 
後來協助母親坐進輪椅時,第一個動作就是先將腳踏板收合,扶著母親站在踏板放下來的原先位置,轉身後再扶著她緩緩落座。
 


▍安全習慣2:繫好安全帶
 
自從差點讓母親摔出輪椅的驚魂後,我不敢再把安全帶當擺飾。在台中花博與台北市人行道上慘摔的兩位阿嬤,如果家人懂得幫她們先繫上安全帶,是否就能「快樂出門、安全回家」了呢?
 
而且養成繫好安全帶的習慣,不只是要應付暗藏「地雷」的環境,也能預防老人因為突然
暈眩而摔出輪椅。
 
月前有一則娛樂新聞,標題是:《有一種孝道叫周潤發!接97歲老媽飲茶,巨星親扶母上輪椅》。我從畫面中看到,雖然老母親有外籍看護隨行,但是發哥親自扶發媽坐進輪椅,並且扣好安全帶後,才讓看護推發媽上樓,發哥親自示範這個影響母親安危的好習慣。
 
安全
(圖片來源:youtube)
 

▍安全習慣3:緩速前進
 
臺中花博事件時,有一位身障人士指出,當時若繫緊安全帶,說不定反而會導致輪椅壓在老人身上,傷害可能會更重。為何安全帶反而變得不安全呢?我認為關鍵在速度。
 
如果是緩速前進,即使前輪被路面空隙或凹洞卡住,被安全帶保護住的老人,不會摔出輪椅,輪椅更不可能前傾。但若是快速前進,輪椅重量與老人重量加計產生的重力加速度,就可能釀成輪椅帶著老人一起傾覆的慘劇。
 
很多老人總是性急,家母也不例外,每當她催著我加速前進時,我仍然會謹守「緩速前進」的原則。
 


▍安全習慣4:下坡倒退走
 
推輪椅遇到坡道,更要提高警覺。內政部雖然有頒布「建築物無障礙設施設計規範」,詳細規定坡道的坡度,也要求坡道地面應該平整、堅固、防滑。
 
但是輪椅後面的那一雙手,仍然不要把老人的安全,完全託付給一紙規範。要養成習慣,
遇到坡道倒退走,才能避免坡度過大、坡道太滑、甚至輪椅煞車失靈的種種險象。
 

 

▍安全習慣5:善用輪椅橫桿,輕鬆跨越障礙
 
有一次,我帶母親外出用餐,母親突然內急,我趕緊推著母親找洗手間。但是洗手間前的一道門檻擋住了我們,我不敢硬推著輪椅衝過門檻,也無力抬起總重至少破七十公斤的母親與輪椅。
 
正在不知如何是好時,一位剛從男廁走出來的客人見狀,教我用一隻腳踩住輪椅背後下方的橫桿,當腳在橫桿上略為施力時,雙手同時也下壓輪椅的把手,就能翹起輪椅跨越門檻。
 
原來這兩個小動作,能夠調整輪椅的重心,再善用槓桿力量,弱女子也能輕鬆克服輪椅障礙。
 
想想當年幫母親挑輪椅時,純粹是視覺系導向,只注重材質與顏色。但是經過這些年的照顧歷練,擁有推輪椅的經驗與習慣後,我會更懂得檢視是否配備安全帶、腳踏橫桿?扶手是否有煞車?
 
輪椅
(圖片來源:photoAC)

這些硬體配備,能夠強化輪椅行進間的安全。但更重要的是,要早點想想,未來誰是你輪椅後面的那一雙手?因為那一雙手,才是決定老後安心與安全的關鍵角色啊。
 


繼續閱讀:
 
1. 輪椅要怎麼挑選?請把握第一原則,一定要坐好坐滿!
 
2.
物理治療師教你怎麼挑輪椅:營養不良、體重過輕的人,選擇輪椅有兩大原則

 
專欄作家|朱國鳳

點此了解朱國鳳>>
   

前資深媒體人 朱國鳳

前資深媒體人 朱國鳳

理財記者

從台灣第一本理財雜誌開始,完整參與理財雜誌的更迭變化。曾主跑過房地產、證券、基金、銀行、保險等財金路線,擁有產官學界豐富的採訪與撰述經驗。 有感於網路興起,碎片般的知識更容易產出與取得,自我期許在眾聲喧嘩的年代,提供整合性、系統性的建議。

分享

Related Articles
廣編企劃

{{ item.title }}

{{ item.desc }}

{{ item.author.title }}

{{ item.date }}

瀏覽數 {{ formatNumber(item.views) }}


{{ item.author.title }}

{{ item.author.subtitle }}

{{ item.author.desc }}

分享

Most Followed Articles
你可能會喜歡

Related Articles
廣編企劃

讀取中

訂閱電子報

必填

請輸入正確的電子信箱

送出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