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我們終將死去,不要被困惑綑綁,才能真正「活在當下」-《那些死亡教我如何活》
記得我們終將死去,不要被困惑綑綁,才能真正「活在當下」-《那些死亡教我如何活》
從事這份經常得面對死亡的工作後,我幾乎每天都在思考死亡,「珍惜當下」的想法也如影隨形地提醒我,讓我的人生不敢稍有懈怠。或許是我知道了不知道會比較好的事,想了不要想太多比較好的事。
愛長照編輯團隊
2016/08/22
瀏覽數 36,167

作者/特掃隊長
有天,我接獲一位中年上班族突然在任職公司裡倒地猝死的案子,雖然叫了救護車緊急送醫,卻已回天乏術。我看到他時,已是躺在家中房間的冰冷遺體。或許是驗過屍的關係,身上僅穿著不合身的浴衣。
或許太過突然,往生者的妻子顯得茫然無緒,只說希望我能替先生穿上上班時的西裝,我猜想先生應該是個熱愛工作的人吧。
雖然上班族只不過是支撐公司的一個齒輪,如同機械的零件或消耗品,但我相信即使如此,每個人都帶著自己的人生目標,努力在工作中實現夢想,為守護所愛的家人和幸福努力打拚。

(圖片來源:photo AC)
這樣的信念也讓我們能夠忍受上司和同事的無理要求,願意為表現不佳的下屬承擔責任,以及對客戶低聲下氣。
說實話要替遺體穿上西裝並不容易,因為人死後僵硬及浮腫的情況會導致遺體穿脫困難,但我還是幫往生者穿上了西裝,並且繫好了領帶。
「看起來總算像孩子的爸了。」看到遺體容貌莊嚴,這位太太總算稍微釋懷,但對於先生臉上雜亂的鬍子還是很在意,於是拿了先生生前愛用的電鬍刀,要我替先生剃除臉上的鬍子。
「昨天早上他還像平常一樣刮鬍子、到公司上班,今天就……。」
這些話聽了真是令人心碎。一樣的早晨、一如往常地前往公司,回家時卻成了一具遺體。我能想像這樣的失落與打擊應如巨石重擊吧。
根據法醫學研究,人一旦死亡,鬍子也會跟著停止生長,只是人死後因肌肉乾燥萎縮的原故,很容易讓人誤以為死者的鬍子仍繼續增長。
.jpg)
(圖片來源 :pixabay)
她死亡時還緊抱馬桶,可能是當時準備打掃廁所,在來不及求救下就以這樣的姿勢撒手離世。看到太太的死狀,她的先生不斷拜託我讓她的身體平穩躺下,好讓她安息離世。
當時我心想,這位主婦應該每天都過著同樣的日子,在先生外出工作後,在家盡心做好每件家事與育兒工作。
我可以想像家庭主婦的辛勞並不亞於任何在外奔波的人。除了要繃緊神經與左鄰右舍打交道,還得與其他家長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有時做完一整天的家事,還得侍候工作回來的先生,並將自己幸福建立在先生的健康以及孩子的未來上。對她們來說,最重要的或許是家人的愛和笑容吧。
當時我花了一些時間舒展往生者僵硬的身體,並將她安置在棉被裡。「謝謝你讓她安詳地躺在棉被裡。」她的丈夫如釋重負地對我說。
「昨天早上,她像平常那樣在大門看著我們出門,沒想到那竟是最後一面……。」我也知道他仍無法接受太太死去的事實,無法面對一如往常的早晨,竟然成了天人永隔的一刻。
中世紀歐洲有句名言這麼說:「記得我們終將死去。」我一直覺得思考死亡有助我們了解此生的意義,每個人都應該在活著時思考死亡的輕重。
只是理解人生有限是好事,但這種想法也不盡然適用每個人。有些人或許只會得到負面的想法,感覺生命盡是虛無,只求短暫的快樂。
從事這份經常得面對死亡的工作後,我幾乎每天都在思考死亡,「珍惜當下」的想法也如影隨形地提醒我,讓我的人生不敢稍有懈怠。或許是我知道了不知道會比較好的事,想了不要想太多比較好的事。
思考沒有答案的事情,很容易讓人陷入無法自拔的迷惘,因此,重要的是,我們能否學會在某個時間點不被無謂的事綑綁,也才能真正的「珍惜當下」。
切記,我們愛的人不一定會如今天出現在我們的眼前,但願這篇文章能提醒大家時時珍惜身邊那個習以為常、但我們深愛的人。

(圖片來源:pexels)
本書《那些死亡教我的事》其他轉載>>>
★ 珍惜知心友,值得一輩子惦記的真情
★ 死不等於「無」,人生短暫,做任何事之前務必想清楚

本文經【時報出版】同意後轉載,更多本書的精彩內容,請按此了解更多
—
分享
文字
100%
120%
140%
Related Articles
延伸閱讀
Related Articles
廣編企劃
讀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