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你想給的是滿滿的愛和關心,卻傷害到你最在乎的人?-《暗示自我的力量》

為什麼你想給的是滿滿的愛和關心,卻傷害到你最在乎的人?-《暗示自我的力量》

如果你常常指正孩子說他們很笨、懶散或頑劣,感謝老天事情並不總是如此,但假使孩子「接受」了這些暗示,小人兒就會照實發展出這些特質。

柿子文化

2019/04/25

瀏覽數 13,597



文/賽勒斯•哈利•布魯克斯
 

不只有惡意會造成傷害,很多時候,我們出於善意、關心的話語,也會散播有害的暗示,而你全然不知自己造成了傷害。
 


▍被關心出來的病
 
每一次我們與面帶病容的熟人交談,你錯誤的問候、關心(像是:「你氣色很不好喔!」「你今天是不是不舒服啊?」),就是在實際損害他的健康,效果儘管微乎其微,但是在一再重複之下,雪球便越滾越大。
 
跟孩子相處時要更小心,因為他們的無意識(潛意識)比成人更容易受到影響,這導致他們所接收到的印象會更強而有力地化為現實。因此,爸爸、媽媽們的用心、關愛,一不小心就會在孩子心裡播下「脆弱」的種子。
 
舉例來說,時時告誡孩子會受涼、生病、倒下或遭受其他不幸,他們的「心裡」就容易塞滿健康欠佳的念頭,這麼一來,疾病就越來越容易在無意識成為正常狀態,健康反而變成了例外。
 
疾病
(圖片來源:photo AC)
 

▍被同情出來的失敗
 
同樣的,我們不假思索地同情一個朋友的日常工作很辛苦,或提到他的工作時皺著眉頭,語氣不悅,這就會為他的成就添加困難,因而略微降低了他成功的機會。
 


被教養出來的惡習
 
如果你常常指正孩子說他們很笨、懶散或頑劣,感謝老天事情並不總是如此,但假使孩子「接受」了這些暗示,小人兒就會照實發展出這些特質。
 
當然不只有這樣,就算你一句話也沒說,一個眼神或一個手勢也可能激發令人不快的自我暗示。
 
有兩個陌生人來看同一個孩子,孩子會立刻親近其中一人,而疏遠另一個人,為什麼呢?這背後的道理其實就像是愛默生說過的話:「人類想像自己只透過外在行動傳達美德與罪惡,殊不知美德與罪惡時時刻刻都散發著一股氣息。」
 

 

繼續閱讀:
 
1. 有些話不能對悲痛欲絕的人說 十句常見NG語錄
 
2.
朱為民-面對末期病人,說出以下三句話時請先思考一下
 

更多《暗示自我的力量》的文章:
 
         


暗示自我的力量:輕鬆駕馭你不受控的小心思,斷絕惡習、清理疾病、完成所有你在乎的事!》
作者/賽勒斯•哈利•布魯克斯
本文經柿子文化出版社同意後轉載,本書更多的精彩內容,
請按此了解


柿子文化

柿子文化

出版媒體

柿子文化邀您走進書香的國度,重新探索自我,發現無盡世界!

分享

Related Articles
廣編企劃

{{ item.title }}

{{ item.desc }}

{{ item.author.title }}

{{ item.date }}

瀏覽數 {{ formatNumber(item.views) }}


{{ item.author.title }}

{{ item.author.subtitle }}

{{ item.author.desc }}

分享

Most Followed Articles
你可能會喜歡

Related Articles
廣編企劃

讀取中

訂閱電子報

必填

請輸入正確的電子信箱

送出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