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為民-面對末期病人,說出以下三句話時請先思考一下

朱為民-面對末期病人,說出以下三句話時請先思考一下

面對死亡的孤單幽微,也許除了加油,需要的是更多的陪伴。 我相信每個人面對末期病患,都是抱持著善意說話的,因此,我們更要思考,如何將自己的善念轉化為精準的話語,給予正向的陪伴。

朱為民 醫師

2016/05/25

瀏覽數 52,076




18床位的T小姐,56歲,乳癌末期,因為食慾不佳入院。

入院之後,經過與病人和先生仔細地討論,病人決定不放鼻胃管,順其自然。後來一些症狀都調整的不錯,和先生以及團隊也逐步建立了默契。面對這樣的病人總讓會感受到自己可以創造的價值,只是,這樣的價值有時也是很脆弱的



一天查房時,床旁邊出現了二位沒看過的親友,詢問之下,發現是病人娘家的遠親,前幾個月住一般病房時也有來看過。跟他們聊了二句,也聽了他們跟病人先生聊了幾句,心中不祥的預感油然而生。只聽那位遠方親戚說:

「唉呦,才幾個月不見,怎麼變成這樣!唉!早知道那時如果……」
 

「你看看(跟先生說)!這麼瘦,都沒有吃東西嗎?為什麼不放鼻胃管呢?」
 

最後要走的時候,再補一句:「我下次再來看你喔!不要放棄,加油喔!」
 

在這邊我想和各位朋友討論一下,面對末期病人,有幾句話再說出口之前可以再思考一下:


 
 

❉ 思考第一句:「早知道那時……如果……」
 

生命充滿了選擇,面對疾病也是。
 

無論病人之前做了什麼決定導致了目前的狀況,說這些對於他(她)的受苦來說是完全沒有意義的!說了也只是讓病人不斷地去回想過去所做的選擇,而感到悔恨,無法面對現在所處的狀況,因而很難達到平安的境地。


我推薦這樣說:「之前做了很多努力,真的很辛苦吧?」


 

❉ 思考第二句:「為什麼不做XX醫療」或是「為什麼要做XX醫療」
 

這句話我覺得如果是醫療專業人員,或是非常了解病人就醫過程及醫療選擇歷程的朋友說出口,給予第二選擇的建議,其實是ok的。但若是一個平常較疏遠的朋友,可能並不了解,要做出現下的醫療決定,背後有多少醫療團隊的努力和病人內心的掙扎!偏偏一般人又非常重視朋友的看法,所以一句話就可能使之前的溝通全部翻盤……


我推薦這樣說:「你選擇這樣的醫療方式,真的很勇敢,可以告訴我你怎麼做決定的嗎?」


 

❉ 思考第三句:「加油!」
 

「加油」這二個字可以是激勵的魔法,也可以是消磨意志的魔咒。我們幾乎每天都會說聲加油:上課時跟學生說「加油」,上班時跟下屬說「加油」,回家時跟兒女說「加油」,甚至連總統都成天把「加油」在嘴邊。彷彿說了加油,鼓勵就會傳達,人生就會改變。一般狀況下,也許是的。但對於末期病人呢?
 

說了「加油」後,病人可能會想:「難道我不夠加油嗎?」;家屬可能會思考:「我還要怎樣加油才可以呢?」是故除非是病患的至親或多年好友,可以讓對方正確理解「加油」的意思,不然,我推薦這樣說:「嘿,我會盡量多陪陪你。

 

面對死亡的孤單幽微,也許除了加油,需要的是更多的陪伴。
 

我相信每個人面對末期病患,都是抱持著善意說話的,因此,我們更要思考,如何將自己的善念轉化為精準的話語,給予正向的陪伴。


*本文朱為民醫師同意轉載,原文刊登於熟齡人生


安寧緩和專科醫師|朱為民
朱為民
點我認識朱為民醫師 >>民醫晚安。朱為民醫師粉絲團<<

朱為民醫師的更多文章>>

   


 



朱為民 醫師

朱為民 醫師

家庭醫學/安寧緩和專科醫師

朱為民醫師,1983年生。 家庭醫學/安寧緩和/老年醫學/職業醫學專科醫師。 喜愛閱讀、音樂及戲劇。 多元關注台灣高齡化及善終議題。 民醫晚安。

分享

Related Articles
廣編企劃

{{ item.title }}

{{ item.desc }}

{{ item.author.title }}

{{ item.date }}

瀏覽數 {{ formatNumber(item.views) }}


{{ item.author.title }}

{{ item.author.subtitle }}

{{ item.author.desc }}

分享

Most Followed Articles
你可能會喜歡

Related Articles
廣編企劃

讀取中

訂閱電子報

必填

請輸入正確的電子信箱

送出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