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生活我作主!誰不想要這樣?!
我的生活我作主!誰不想要這樣?!
「翻轉老人就能翻轉社區」,我們直接援引最經典的案例「日本上勝町」,看他們如何將這樣的思維化為行動,直接賦能長者成為社區中不可或缺的經濟貢獻者,一次解決健康照顧、高齡就業、地方創生、社區共融等多個議題!
銀享全球
2019/10/05
瀏覽數 9,945

文/銀享全球 楊寧茵
隨著在宅安老、社區型照顧的未來發展在高齡議題中逐漸成為主流,以社區為主題的共生議題和地方創生議題也逐漸開始匯流。畢竟社區共生和地方創生所針對和談論的主體都是「在地的人」,而在人口快速高齡化的背景之下,老人,是談論地方創生、社區再造時無法迴避的關鍵族群。
面對老人,他們難道就只能被定位成接受照顧者、資源使用者,社會的負擔(成本)?
還是如果我們用不同的眼光去看待,轉換思維,給予不同的機會,老人也可以成為貢獻者、地方創生的領頭羊。
▍讓高齡者從成本變成價值,以覺醒來啟動新行動
國發會將108年定為「地方創生」元年。今年以來國內外大大小小許多高齡相關論壇和研討會,也都提到了「共生」、「互助」、「支持體系」等與地方創生相同的關鍵字。在台灣目前由文創思維主導的地方創生論述中,我們想要提醒:台灣人口快速高齡化,老人是社區創生過程中,不可忽略的一環。
「翻轉老人就能翻轉社區」,我們直接援引最經典的案例「日本上勝町」,看他們如何將這樣的思維化為行動,直接賦能長者成為社區中不可或缺的經濟貢獻者,一次解決健康照顧、高齡就業、地方創生、社區共融等多個議題!獻給正在社區裡努力的個人或團體,或是中央及地方主管機關包括內政部、農委會、勞動部、衛福部、文化部等負責人和承辦人。
要啟動新行動,首要條件是所有人的「覺醒」,願意用不同的眼光和視角來看待自己所處的情況和條件。即便是一個臥床多年的長者,都還是可以對自己的生活有不同選擇,他願不願意?照顧者如何提供不同的誘因去導引新的行為?周遭的環境和體系如何配合?

(圖片來源:istock)
一直以來,科技應用是我們面對高齡化一刻不忘的念想與期盼,因為我們相信:日新月異的科技力是協助高齡者優化生活品質、實現獨立生活不可或缺的工具。然而,面對一邊是快速發展的科技力,一邊是看起來糾纏錯結、林林種種的生活與照顧需求,中間一直有使用者需求和產品開發無法有效銜接的斷鏈。
怎麼讓兩邊開始對話,以同樣的節奏前行,真正成為個人擁有獨立自主生活的利器。荷蘭為了解決這個問題,設置了專職單位Vilans,並開展了多個成功的計畫,就讓我們看看他們是怎麼操作並如何達到效果。
▍先放下才能覺醒
但在你開始聆聽這些國內外的創新研究和最佳案例前,我們希望你先閉上眼睛,把任何曾經在你心目中或腦海裡,根深蒂固的觀念和各種不可能及限制放下;然後再慢慢地睜開你的雙眼,還有心眼,用「或許可以」(What if) 的態度,和我們一起學習、想像、理解…
你是否以為,長照 2.0 和地方創生是兩個完全不相干的概念,需要各自推動,彼此無法奧援?
你是否以為,所謂的復能就是復健,只適用於失能者或有醫療病症的人,和一般人沒有太大關係?
新科技對於長壽生活帶來的到底是便利還是冷漠?高齡者真的可以從中獲益還是只能望梅止渴?
人口結構的快速改變,不斷走訪國內外的參訪學習,讓我們學會從一個更整合、更寬廣的角度去看待台灣社會所面臨的諸多挑戰,我們終於了解:原來許多由不同部門掌管的領域和待解決的問題,其實都會回到同一個源頭,需要不同角色和跨領域的人一起協同努力。

(圖片來源:pexels)
解題並不困難,難在讓不同領域的人互相理解並願意協同合作,讓原來分屬不同部門的資源可以有效整合,並充分發揮功能;難在放下自己一直以來以為正確的道路和方法,重新去開啟一條無人走過卻是通向未來的道路。
作為今年度銀髮產業界最後一場重要活動 — 銀浪新創力國際週以「覺醒 | 我的生活我作主」對以上問題提出總結。
▍你想要什麼樣的老後生活?
試著想像以下幾個畫面,哪一個最符合你對老後生活的想像?
(ㄧ)因為身體有病痛,只能住在機構裡,大部分時間是躺在床上等著照顧人員過來或是家人來探望。
(二)和另一半住在一起,兩人相依為命,身體雖有小病痛,但只要手腳還能動,就還可以過日子,雖然生活有些寂寞,但總算是一息尚存,感到慶幸。
(三)和家人住在一起,但孩子孫子都很忙,不常見到他們,只有需要去看醫生時,子孫輩才會請假陪同。
(四)自己住或是和另一半住在一個社區裡,左右鄰居都有些熟悉,大家經常打招呼,互通有無,經濟上雖然不虞匱乏,但有時感覺日子有些無聊,有時候會去居家附近的社區據點活動一下,但還是希望生活中可以有更多有意義的事情可做。
(五)就算是七老八十時,每天仍迫不急待地起床,想要開始一天的生活,有一份就在居家附近、很有彈性、體力負擔不大的工作,提供可支配的收入,讓自己按自己的步調過日子,活得很有目的性和尊榮感。

(圖片來源:pexels)
— — — — — — — — — — — — —
(一)是談到老後生活時,一定會出現在許多人腦海中的畫面,是現在許多老年人的生活寫照,卻是許多人想要極力避免卻覺得無法脫離的老後困境,是許多人購買長照險的主因。
(二)、(三)、(四)是現在台灣約261萬65歲以上所謂高齡者的生活寫照,他們沒有嚴重的生理或心理疾病,因此無法取得任何政府的資源,但從其他管道可以提供給他們的生活支持或心理支持都很有限。
(五)應該是很多人希望擁有,「我的生活我作主」的老後生活。如何達到?
11/2-9「2019銀浪新創力國際週|覺醒,我的生活我作主」
活動詳情請見:https://pse.is/LA7HC
活動售票時間:10/5「早鳥優惠」截止日期;10/27 最後售票截止日期。
原文經銀享全球同意後轉載,原文請點此
繼續閱讀:
1. 【朱國鳳專欄】93歲老太太重度失能,為何能如願在家安老?原來是要具備9個要件
2. 「在地老化」不是口號,看看瑞典、德國和日本怎麼做

銀享全球是一家為銀髮相關組織和企業提供國際交流與行銷服務的社會企業。
銀享全球以落實「活躍老化」與「在地安老」為宗旨,希望能創造一個國際化平台,加速銀髮相關的知識分享,鼓勵並協助台灣銀髮產業的發展,讓台灣成為亞太區銀髮創新的基地。
分享
文字
100%
120%
140%
Related Articles
延伸閱讀
Related Articles
廣編企劃
讀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