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體會」自己面對死亡的情緒,是療癒過程的根本-《生死溝通》

學習「體會」自己面對死亡的情緒,是療癒過程的根本-《生死溝通》

在我們的生命中,總有某個時刻會讓我們經歷最難以承受的失去之一,沒有人有例外,那就是--我們所愛之人的離世。

柿子文化

2020/05/13

瀏覽數 18,987



文/約翰.霍蘭德 、譯/余佳玲

每個人都是以各自不同的方式在哀傷。每個人有自己的速度,無法加以催促、控制或甚至強迫。隨著你開始放下,同時學會自立,你將感覺到自己仍然活著--而在此同時,你的親人其實就陪伴在你身邊。
 
在完美的世界裡,愛一個人不會帶來難過、悲傷或痛苦。然而,在我們的世界裡,現實是無可否認的!在我們的生命中,總有某個時刻會讓我們經歷最難以承受的失去之一,沒有人有例外,那就是--我們所愛之人的離世。


 
死亡
 (圖片來源:unsplash)


▍無法規避的哀傷過程

不論你失去了誰--祖父母、父母、配偶或伴侶、孩子、朋友、同事,或甚至心愛的寵物--以下這項事實沒有任何辦法規避,那就是:你必須去面對因為失去某人而哀悼的這個過程,以及這項失去所帶來的痛苦。

哀傷可能影響我們的身體、情緒、精神與心靈,對我們每個人而言,哀傷都是獨一無二的私人感受。至於面對哀傷該如何反應,那沒有任何固定的準則,許多因素都可能影響你個人的哀傷感受,例如你的性格、生活經驗、處理能力及信仰。

人們面對失去的方式經常取決於面對死亡的相關情況。如果是突然失去你所愛的親近之人,可能你會感覺自己的
生命突然缺了一塊,你會自然而然地心生一種情緒--你沒有足夠的時間說再見;若是長期患病的情況,儘管你必須看著親人受苦,卻通常會有時間說話,聊聊極其重要的那一切小事,如此一來,當他們最終離去,你可能會有罪疚感,但也會為你的親人再也不用痛苦而感到輕鬆。





請大家務必了解,這幾種情緒完全都是正常的;沒有人會想看到自己在乎的任何一個人受苦,尤其考慮到他們可能因此失去自己的尊嚴、獨立性與原本的個性。

在我的執業生涯中,突然失去與如預期失去兩種情況我都處理過。人們時常帶著一般人都會問的一連串未得到答案的問題來找我:我所說的話、所做的事,是否都已經足夠?他們是否知道我有多麼愛他們?現在的我是否能夠獨立完成我們共同的夢想?神在哪裡?我是否足夠堅強,能夠度過這一切?

人們對我述說他們的寂寞以及他們的心有多痛,說這一切是太過沉重的負荷,超出了他們能承受的範圍。「我們」已經變成了「我」,在體認到這項現實以後,隨之而來的是當前的問題必須處理,例如怎麼管理
財務及撫養兒或孫輩長大。

接著,伴隨著現實的壓力,人們通常會心生對上天的怨憤或失去對更高階力量的
信仰。再次提醒:面對哀傷,這些是很自然的反應--不論你的年紀有多大,也和你與親人相處的時間多長沒有關係,會感受到如此強烈且深刻的情緒,是完全正常的。

在失去親人之後,你可能會感受到很多種情緒,包括震驚、憤怒、罪疚與悲傷。如果你覺得這些感覺令你難以承受,擔心它們永遠都不會褪去或消失,請試著記住一件事:這一切其實相當正常。學習接受這些感覺,讓自己去「體會」現在所擁有的感受,是療癒過程的根本階段。


  繼續閱讀:
 
1. 老伴過世後,要如何獨處而不感到孤獨?
 
2.
如何面對自己失親後的哀傷......原來,也需要學習

 
更多《生死溝通》的文章:
 
   
生死溝通
生死溝通:你深愛的親友是否平安抵達永恆之地,學習如何與在彼岸的他們聯繫!
作者/約翰.霍蘭德
本文經柿子文化出版社同意後轉載,本書更多的精彩內容,
請按此了解
 
柿子文化

柿子文化

出版媒體

柿子文化邀您走進書香的國度,重新探索自我,發現無盡世界!

分享

Related Articles
廣編企劃

{{ item.title }}

{{ item.desc }}

{{ item.author.title }}

{{ item.date }}

瀏覽數 {{ formatNumber(item.views) }}


{{ item.author.title }}

{{ item.author.subtitle }}

{{ item.author.desc }}

分享

Most Followed Articles
你可能會喜歡

Related Articles
廣編企劃

讀取中

訂閱電子報

必填

請輸入正確的電子信箱

送出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