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戰晚期頭頸癌 免疫治療新助力

迎戰晚期頭頸癌 免疫治療新助力

頭頸癌是頭頸部的構造出現的癌病變,根據癌症登記報告,發生率以口腔癌、約佔65%最多,其次是口咽癌約佔20%,再來是下咽癌約佔15%以及喉癌 。

癌症希望基金會

2022/07/03

瀏覽數 4,121


諮詢/臺大醫院 婁培人副院長
整理/癌症希望基金會

根據衛福部統計,癌症是國人十大死因之首 ,其中好發於中壯年的頭頸癌,因為男性發病年齡中位數為57歲,而頭頸癌男性死亡年齡中位數為60歲,被稱為最短命的癌症之一 。過去晚期的頭頸癌患者只有化療和標靶可治療,近年有了突破性的免疫治療,可以幫助延長整體存活期 ,為患者帶來治療新選擇。

頭頸癌是頭頸部的構造出現的癌病變,根據癌症登記報告,發生率以口腔癌、約佔65%最多,其次是口咽癌約佔20%,再來是下咽癌約佔15%以及喉癌 。造成頭頸癌的可能原因有檳榔、菸、酒,其他還有人類乳突病毒(HPV)感染、不良假牙長期磨擦口腔等因子。

根據統計顯示,國內有一半以上的頭頸癌患者發現時已是晚期 ,不幸地,又有一半的病患可能會轉移或復發,預後差。

頭頸癌非常不容易治療,臺大醫院婁培人副院長說,以前,晚期頭頸癌或是轉移、復發的病患只能用傳統的化療,僅能維持一段時間不惡化。目前多了較新的標靶治療跟免疫治療,研究證實,這兩種療法可以幫助延長患者的存活期。

不過,頭頸癌是相當難纏的敵人,在標靶藥物中,像是用在肺癌腎臟癌或是乳癌有效的標靶藥物,碰到頭頸癌則選擇有限,目前單株抗體標靶藥物也可以依適應症單獨使用,也可以和化療、放療併用 ,可幫助提高存活率,減輕症狀。

婁培人副院長指出「最近幾年有了突破性的免疫療法,這是到目前為止,對頭頸癌少數幾個有效的藥物之一。」免疫治療可以單獨使用,或者和化療合併使用 ,研究結果顯示可幫助延長病人整體存活期 。免疫治療常見的副作用有甲狀腺功能低下、疲倦、皮膚搔癢、紅疹等。

國際上已將免疫療法列入轉移性或無法切除之復發性頭頸癌的第一線治療,國內也已健保給付於轉移或復發之頭頸癌的二線治療。轉移或復發之頭頸患者如果要單獨使用免疫療法,必須先檢測生物標記PD-L1表現量 (Total proportion score, TPS)超過50%才能申請健保給付。

由於頭頸癌患者多為中壯年,有不少是藍領階級,大多可能是經濟弱勢,若是自費治療一年要花上數百萬的費用,無力負擔,如果生物標記檢測符合健保給付,可以幫助省下龐大的醫療費用。

婁培人副院長提醒,頭頸癌的症狀會因為發生的位置不同,有不同的表現。像是口腔癌常見的是潰瘍、白斑、腫塊等,如果潰瘍久久無法癒合,超過兩週以上就應小心 ;口咽癌的話則常見有頸部淋巴腫大、吞嚥困難的情況;下咽癌可能出現咽喉疼痛、喉嚨有異物感,覺得卡卡等;喉癌可能會聲音沙啞、呼吸困難等,民眾若有這些症狀應及早就醫及早治療 。


原文經癌症希望基金會同意後轉載,原文請點此

抗癌攻略:https://youtu.be/mbxSChBWlhU

TW-OHN-00408 May/2022


繼續閱讀:
 
1. 台灣人健康最大殺手竟是它,名醫:隨時靜坐數息遠離心血管、腎臟病、癌症、失智 
 
2. 留意子宮頸癌5症狀! 化療併用標靶納保打破5年0存活 
 
 

癌症希望基金會

癌症希望基金會

癌友服務平台

成立於2002年,由專業醫護與社工團隊在台北、台中、高雄直接服務癌友及家屬,深入瞭解其需求,並連結全方位個人化的醫療、家庭、社會、情感支持網絡,促使必要之照護資源到位,並提升癌友珍惜自我與積極治療的自信與意願,爭取活下來、活得久、活得好的機會,成為癌友邁向康復之路的領航員。

分享

Related Articles
廣編企劃

{{ item.title }}

{{ item.desc }}

{{ item.author.title }}

{{ item.date }}

瀏覽數 {{ formatNumber(item.views) }}


{{ item.author.title }}

{{ item.author.subtitle }}

{{ item.author.desc }}

分享

Most Followed Articles
你可能會喜歡

Related Articles
廣編企劃

讀取中

訂閱電子報

必填

請輸入正確的電子信箱

送出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