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9歲大腸癌發生率翻倍! 專家列必知「危險因子&常見症狀」

40-49歲大腸癌發生率翻倍! 專家列必知「危險因子&常見症狀」

統計發現,40-49歲族群的大腸癌發生率在過去20年中幾乎翻倍。

健康醫療網

2024/05/09

瀏覽數 2,690




健康醫療網/記者王冠廷報導


小王是46歲中年男性,因右上腹疼痛不適感持續約一個月至北市聯醫消化內科就診,無其他排便狀況改變或出血症狀,無家族病史。經大腸鏡檢查診斷為升結腸大腸癌,開刀後確定分期為第三期,需接受化學治療並持續追蹤。





▍升結腸大腸癌 中年患病增加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消化內科主治醫師廖敏凱表示,臺灣地區50歲以上族群的大腸癌發生率,得利於國健署糞便潛血篩檢及積極召回陽性者接受大腸鏡檢查政策,近年已有逐漸減少的趨勢。但相對來說,侵襲年輕族群的大腸癌越來越常見,統計發現,40-49歲族群的發生率在過去20年中幾乎翻倍。

而40-49歲的青年族群正是社會之中流砥柱,罹癌往往代表整個社會和家庭的巨大損失,因此希望此族群能夠注意多身體與排便狀況,有症狀盡速就醫,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才會有更好的療效與預後。



▍避開高風險因子 預警常見症狀 

廖敏凱醫師說明,大腸癌的明確原因仍待研究,一般認為除遺傳體質如家族病史之外,飲食與生活方式為可能肇因,較高風險因子包括:缺乏攝取高纖食物、運動量不足、常吃油炸、燒烤或加工肉品、抽菸等,有以上習慣的族群更需注意篩檢,防微杜漸。

廖敏凱醫師指出,大腸癌常見症狀有:出血、排便頻率變化、大便變細、腹部疼痛或硬塊、體重減輕等。但有明顯症狀時,常常代表疾病已發展到較後期,這些病患往往需要接受較進階的治療,如開刀合併放射治療或化學治療等等,併發症較多預後也比較差。



原文經健康醫療網同意後轉載,原文請點此


繼續閱讀:

 

1. 揪出息肉,預防大腸癌


2. 50歲後,得大腸癌機率比流感還高!-《你要知道的保健腸識》

健康醫療網

健康醫療網

健康養生新聞資訊網路媒體

健康醫療網是以健康新聞、治療新知為主的全方位健康媒體平台,致力於提供最專業、最即時、最樂活的多元化資訊。 「健康部落格」邀請專業人士論述健康資訊。 分享更多更完善的保健知識與服務,成為民眾獲取健康知識的首選網站。

分享

Related Articles
廣編企劃

{{ item.title }}

{{ item.desc }}

{{ item.author.title }}

{{ item.date }}

瀏覽數 {{ formatNumber(item.views) }}


{{ item.author.title }}

{{ item.author.subtitle }}

{{ item.author.desc }}

分享

Most Followed Articles
你可能會喜歡

Related Articles
廣編企劃

讀取中

訂閱電子報

必填

請輸入正確的電子信箱

送出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