腳踝扭傷不用愁  復健科醫師教你「PRICE原則」

腳踝扭傷不用愁  復健科醫師教你「PRICE原則」

若只是輕微扭傷,建議在初期3小時休息,並給予患部冰敷,在可忍受的疼痛度內輕微地活動關節,可以幫助消腫,並在專業醫師指示下,使用非消炎性的止痛藥,透過復健來強化關節韌帶。

健康傳媒

2018/08/03

瀏覽數 32,515



健康傳媒 馬姍妤/台北報導
 

腳踝若長期反覆扭傷,沒有好好處理、治療,恐會影響日常生活。暑假期間,小武跟著同學一起至泰國畢業旅行,在沙灘玩水時不小心踩空,扭傷腳踝,當場痛到不行,原以為休息1至2個小時後就會逐漸恢復,沒想到越來越腫,之後行程都被打亂,只能坐在定點,看著同學嬉鬧玩耍。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復健科主治醫師符民意指出,每年暑假,復健科門診的足踝扭傷個案會明顯增加,幾乎都是扭傷時未及時正確處理,繼續遊玩以致病況加重。



符民意解釋,足踝內外側都有韌帶固定關節,但外側韌帶沒有內側韌帶來的強壯,所以常會因為足踝內翻而受傷,特別是前距腓韌帶,原因大部分是踩空、高低不一,或是穿著高跟鞋。
 
一般來說,足踝扭傷程度可分成為3級,第1級扭傷是輕微紅腫及壓痛,但仍可行走,韌帶僅輕微創傷,並未撕裂;第二級扭傷有明顯的紅腫及壓痛,雖然仍可行走,但活動功能已經受限,部分韌帶已發生裂傷;至於第3級扭傷則是嚴重的紅腫痛,當場無法行走,韌帶可能已經發生嚴重裂傷。
 
扭傷
(圖片來源:pixta)
 
如果嚴重扭傷或懷疑骨折脫位,應遵照「PRICE」原則來處理,避免傷勢更加惡化。首先為protection(保固患處),然後rest(休息避免使用患處),施以ice(冰敷消炎、消腫、止痛),再予以compression(壓迫包紮患處),並elevation(抬高患處避免腫脹),接著儘速就醫,確認傷勢及後續治療。
 
若只是輕微扭傷,建議在初期3小時休息,並給予患部冰敷,在可忍受的疼痛度內輕微地活動關節,可以幫助消腫,並在專業醫師指示下,使用非消炎性的止痛藥,透過復健來強化關節韌帶。
 


原文經健康傳媒同意後轉載,原文請點此
 



繼續閱讀:
 
1.  【骨折護理】老人家不小心跌倒了?骨折護理,靠這幾招

2.  【愛長照工作坊】長輩跌倒骨折一年致死率50% 你一定要知道的衛浴防跌輔具
健康傳媒

健康傳媒

網路媒體平台

《健康傳媒》掌握健康脈動,樂活翻轉人生!提供最新的健康生活資訊,以及醫療專業的保健新知分享。我們期許成為華文世界全方位健康資訊平台,並努力朝向多元豐富的內容邁進。與您一起,健康,每一天!

分享

Related Articles
廣編企劃

{{ item.title }}

{{ item.desc }}

{{ item.author.title }}

{{ item.date }}

瀏覽數 {{ formatNumber(item.views) }}


{{ item.author.title }}

{{ item.author.subtitle }}

{{ item.author.desc }}

分享

Most Followed Articles
你可能會喜歡

Related Articles
廣編企劃

讀取中

訂閱電子報

必填

請輸入正確的電子信箱

送出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