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臥床更須居家復健-減少(壓傷)褥瘡、延緩關節攣縮

長期臥床更須居家復健-減少(壓傷)褥瘡、延緩關節攣縮

就完全臥床的個案來說,物理治療的目標大致上可為減少壓傷(舊名為褥瘡)的發生、延緩關節進一步攣縮、幫助個案痰液容易排出,以減少肺部感染繼續惡化等等。

物理治療師 傅柏鈞

2016/05/25

瀏覽數 39,605




根據研究證實,老年人的體能自 60 歲起,每年大約下降 1%左右,退化率大約為 36% 左右;但如果一個人的活動能力高,可減緩約50% 的老化速率。所以即使是在家行動不變的老人,若能從事適當的活動也是有益處的唷!


居家復健的個案都屬於中、重度失能,以基本日常生活活動能力來看,其中部份長者在移位及平地行走時,皆需他人協助或需使用輔具,而完全臥床的個案也不在少數。


面對不同問題的個案,除了要考量長者已確診的疾病和潛在可能問題外,針對活動能力不同的長輩,也應提供相對應的居家復健活動。


就完全臥床的個案來說,物理治療的目標大致上可為減少壓傷(舊名為褥瘡)的發生、延緩關節進一步攣縮、幫助個案痰液容易排出,以減少肺部感染繼續惡化等等。
 

(圖片來源:pixabay) 


   做好居家復健 減輕照顧者日後的負擔


而大多時候,在面對一些可預期的臥床併發症裡,物理治療師會再三叮嚀並實際示範居家復健技巧給家屬或照顧者,在這過程中可以發現,難的不是技巧本身,而是該如何讓家屬或照顧者理解做這些活動的目地及目標為何。


唯有在定好明確的方向後,家屬才有可能去執行這些活動,因為即使長者或被照顧者是完全臥床,所有的復健都是有其背後的意義。


復建活動的執行不僅是為了讓長者有更好的照顧環境,還能減少後續可能發生的其他問題,當然也能降低照顧者日後的負擔。所以若是治療師能與家屬間能有適當的溝通,讓家屬能了解這些活動的意義和目的,勢必能讓長者擁有更佳完整的照顧。


由於每位長者的能力和情況皆有所不同,家屬若是能理解即使是臥床長者都還是有復健的必要性,在面對日常生活功能尚有部份功能的長者時,家屬就能以同樣正確的態度來幫助他們。
 

 

 

 

物理治療師傅柏鈞其他文章>>
 



 

物理治療師 傅柏鈞

物理治療師 傅柏鈞

物理治療師

老年人因年紀增加所伴隨的身體老化,為不可避免的過程。其中又因常伴隨各種慢性急病,讓老人家因健康問題,而影響了日常的生活功能, 隨著老化的人口越來越多,該如何正確地復健呢? 面對這股席捲全球的銀色風爆,讓專職於長期照顧-居家及社區復健的物理治療師-柏鈞,與大家分享長照相關的知識與心得吧!

分享

Related Articles
廣編企劃

{{ item.title }}

{{ item.desc }}

{{ item.author.title }}

{{ item.date }}

瀏覽數 {{ formatNumber(item.views) }}


{{ item.author.title }}

{{ item.author.subtitle }}

{{ item.author.desc }}

分享

Most Followed Articles
你可能會喜歡

Related Articles
廣編企劃

讀取中

訂閱電子報

必填

請輸入正確的電子信箱

送出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