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歲的日本「紙芝居」演出家鈴木常勝,在臺灣撒下「紙芝居」的種子

71歲的日本「紙芝居」演出家鈴木常勝,在臺灣撒下「紙芝居」的種子

二十幾年前我來臺灣講「紙芝居」,主要是想向偏鄉的小朋友介紹日本的兒童文化,去過南投霧社、綠島、蘭嶼......很多地方。一直到三、四年前,我才來到臺南。

林曉盈

2018/12/25

瀏覽數 15,050



文.攝/林曉盈
口述/鈴木常勝
 

「......本丸(飯糰)喔伊係~好吃!牠變顏色了,變什麼顏色?」鈴木常勝在前面問道,臺下的小朋友有人回答白色,有人回答黑色,還有人說是灰色,然後有個孩子說:『黑色還有白色!』說話的小男孩身穿黑白相間的衣服,鈴木常勝指著小男孩的衣服問:「這個黑白色嗎?一條一條的!」
 
這是我第一次見到鈴木先生時的場景,地點在台南的政大書城,那天,他用「紙芝居」和小朋友說故事,內容是一條好餓的小魚,到處找東西吃,只要食物一下肚,牠身上的顏色就會變得跟食物一樣。
 
後來那條小魚變成一條大鯨魚,不只是因為牠吃了很多東西,身體的顏色也反映出剛剛牠吃下的海苔飯糰,「你們知道嗎,鯨魚的身體是黑色,但是肚子是白色的,所以是黑白色!」
 
後來,和鈴木先生約訪,他帶來去年刊登在日本報紙的採訪文章,上面斗大的標題寫著「街角に笑顔 紙芝居師45年」(街角的笑容 紙芝居演出家一做45年),訴說人生漫漫時光,他全奉獻給了「紙芝居」。
 
問他為什麼要講紙芝居,71歲的鈴木先生說:「我來臺灣的目的,就是要推廣『紙芝居』,是抱著保存日本傳統文化的心情。我覺得這種兒童文化很寶貴!」
 
退休
 
他口中的「紙芝居」,就是「紙戲劇」,是一種用圖畫展示和表演的說故事形式。1934年左右,「紙芝居」開始出現在東京街頭,由賣糖商人連同麥牙糖、仙貝、果醬等零食,和另外一疊圖片一起裝載在腳踏車的後台箱子,一方面兜售、一方面表演,十分受孩子歡迎。
 
我生於1947年,在大阪長大。大學時期打工就是用「紙芝居」的方式,一邊讓小朋友看圖片、一邊聽故事。以前的賣糖小販多半在下町活動,是屬於比較有人情味的地方,家長歡迎「紙芝居」的商人,是因為小販賣完糖果後會開始講故事,所以會給小孩零錢去看「紙芝居」,有時候父母也會跟著一起看,是一種說故事的人和觀眾合為一體的活動。
 
大學畢業後,工作之餘的週末假日,我繼續在公園「紙芝居」的活動,一直到現在,已經46年了,能跟小朋友互動,我覺得是一件很開心的事。
 
在日本,現在用「紙芝居」講故事幾乎是沒有了,
所以現在我持續地講「紙芝居」,是抱著保存日本傳統文化的心情。我覺得這種兒童文化很寶貴!
 
我講的「紙芝居」,內容分為三種,一種是講述小朋友的日常生活,譬如主人翁不愛念書只喜歡玩,每次嘗試活動最後總是失敗…這種類型有趣又好笑,小朋友會有共鳴,所以不管是哪裡的小朋友都喜歡;另一種是日本以前的傳說,例如《浦島太郎》;第三種是改編日本文學家的作品,例如《伊豆的舞娘》。
 
紙芝居
 
因為擔心有一天它會消失,十年前我在大阪開始擴大觀眾,年輕人和老年人也成為我的對象,講「紙芝居」的地點也從公園轉移到老人活動中心,內容當然也不太一樣。上週六我在神農街的表演,把浦島太郎的主題歌變成鄧麗君的<月亮代表我的心>,觀眾知道這首歌,所以老年人也會跟著一起唱。
 
二十幾年前我來臺灣講「紙芝居」,主要是想向偏鄉的小朋友介紹日本的兒童文化,去過南投霧社、綠島、蘭嶼......很多地方。一直到三、四年前,我才來到臺南。
 
那時候在水萍塭公園講「紙芝居」,我以為臺灣的小朋友也會喜歡聽我講故事,結果家長很怕我,他們擔心我是壞人,這讓我有點失望。不過比起高雄和臺北,我還是比較喜歡臺南,大樓不多、綠樹也多,是很有人情味的地方。
 
我的「紙芝居」活動,很多是透過看過我的表演的人不斷介紹,我才有機會去台灣文學館、林百貨......那樣的地方表演。也因為朋友的關係,透過台灣文學館、經過文化局同意,我現在才能住在文化局提供的宿舍。
 

 
不過也僅止於此,其他像機票什麼的,都是自費。
 
去年和今年,我在臺南都住了三個月,其他時間都在大阪。我在大阪教「紙芝居」的歷史,可以和日本的年輕人交流感覺很好。我喜歡一半的時間在臺灣,一半的時間在大阪,每個地方有自己的好處。
 
可惜明年我就要從大學
退休了,經濟上不像現在寬裕。希望以後還能跟現在一樣,持續來臺灣講「紙芝居」。
 



繼續閱讀:
 
1. 侯昌明-不想老得快,要把退休當成「另一種工作」
 
2.
退休後更要嘗試新事物:持續教導別人,會使你的大腦靈光

 
關於作者|林曉盈

點此了解林曉盈>>

 
林曉盈

林曉盈

採訪編輯

文字工作者。 不過是幾年光景,我所關注的議題,慢慢的也加入熟齡、老化和長照了。 因為人都會變老的。 只有愈了解、愈關心,才能老得更安心自在。

分享

Related Articles
廣編企劃

{{ item.title }}

{{ item.desc }}

{{ item.author.title }}

{{ item.date }}

瀏覽數 {{ formatNumber(item.views) }}


{{ item.author.title }}

{{ item.author.subtitle }}

{{ item.author.desc }}

分享

Most Followed Articles
你可能會喜歡

Related Articles
廣編企劃

讀取中

訂閱電子報

必填

請輸入正確的電子信箱

送出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