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護司長蔡淑鳳:與生命的限制共存,即使忘了一切,也要記得「我愛你」-從全球到台灣 失智照護行動計畫
照護司長蔡淑鳳:與生命的限制共存,即使忘了一切,也要記得「我愛你」-從全球到台灣 失智照護行動計畫
「學會與生命的限制共存,記得表達『我愛你』。」蔡淑鳳司長提到,在失智症全球行動計畫中,預估全世界有五千萬失智症患者,每三秒會發現一個案,失智症的速度不僅快也非常多。其中,早發性失智症確診的案例越來越多,60歲以下的罹患者也逐漸「忘了我自己」。
小虎文
2017/11/07
瀏覽數 17,385

文/小虎文
「我不只是掙扎的活著,還要努力的活著」衛福部護理與健康照護司蔡淑鳳司長,用電影《我想念我自己》中罹患早發性失智症的主角,作為講座的開場白。
「照顧者與被照顧者都很辛苦,可是到了最後,你會看到最重要的仍是『愛』;學會與生命的限制共存,記得表達『我愛你』。」
衛福部護理與健康照護司蔡淑鳳司長在講座中強調-「照顧失智是特別的專業,與失能照顧不同。」在政府長照2.0政策中,失智照護列為重點項目。
失智症隨著高齡化趨勢,來得又急又快;當務之急,除了在政策上推動日照中心、團體家屋、共照中心的成立等等,未來我們的身邊都可能遇得到失智長者,應去除對失智症的刻板印象,建立失智友善社區,避免因對失智症的不了解,而產生誤解,以致無法和解……

(圖片來源:Photo by seyfettin dincturk on Unsplash)
蔡淑鳳司長以國際失智症聯盟創會理事長Kate Swaffe為例, Kate在49歲那年罹患早發性失智症,被診斷的第一年,是最痛苦的一年;因為她彷彿拿到了「人生退場的處方箋」,一切好像都在證明「她不行了」。
於是Kate積極推動「失智症人權」,協助失智症獨立過日常生活,因為能夠不依賴就是尊重與尊嚴,也是到最後一刻應該被維護的人權。

(圖片來源:The Dementia Society )
目前台灣的26萬失智患者,有 75%為輕度,蔡淑鳳司長提醒大家,有疑似的個案可以找失智共同照護中心,讓失智症資源,在初始時就能介入協助家屬。
失智照顧就有如變奏曲,退化的速度有時像下樓梯或是溜滑梯,家屬的負荷真的很重,適時與適當的友善協助,就顯得更為重要。人生最後一段的照顧,仍以生命品質、生命尊嚴,「以人為本」的照顧為首要,不因疾病而有所差別。
未來的政策方向,除了降低罹患失智症的風險,也會朝向減緩退化、研發與人才培育,以及「有效的服務」邁進。
講座結束後蔡司長特別撥空為現場民眾解答,以下是簡單整的QA:
Q1▶ 蔡司長您好,我有家人罹患失智症,但個管師評估後卻沒有需求,但其實我們有的,評估的標準究竟在哪?
A1:我了解你的意思,我們確實有接受到這樣的意見反應,評估的工具需要調整,目前有幾個變項不夠敏感。已經在改進、調整中。
Q2▶ 請問機構如果收到輕型的失智症,需要有專區或家屋嗎?
A2:政府目前鼓勵成立日照中心或是小規模多機能,基本上希望能在環境、動線上都能為失智症特地設計,因為空間就是一種療癒,有其特殊性。
Q3▶ 我曾在電視上看到「荷蘭失智村」,在這裡醫護人員、照顧人員好像是假扮成店員來照顧他們,我看了真的很感動,台灣是否也可以發展這樣的模式呢?
A3:這就是我們所說失智友善社區的概念,透過關懷據點改善生活品質,滿足病人和家屬的需求,但要融入生活裡面,將他的生活方式和生命歷程都融入進來,這是我們期待能發展的。

(圖片來源:pixta)
繼續閱讀:
1. 日照進階再升級,可夜宿的【小規模多機能】
2. 認識失智症,好用資源免費下載-臺北市政府失智症服務網
小虎文

點此了解小虎文>>
● 愛是理解的別名,愛也是迷途的導航-與孩子共讀《阿茲海默先生》繪本
● 「在人世間,不就是你幫我,我幫你嗎?」真情勝過血緣之親-失智症電影《幸運是我》
—
分享
文字
100%
120%
140%
Related Articles
延伸閱讀
Related Articles
廣編企劃
讀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