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齡閱讀

#團體家屋

共有 7 則相關文章

新聞政策
尋回「被遺忘的時光」屏東失智症團體家屋營造家的感覺
失智症團體家屋會依每位失智者獨特性,擬定個別生活照顧計畫,由專業人員將照顧及復健技巧融入日常,增加人際交流,延緩失智、失能速度,歡迎民眾洽詢。(圖/屏東縣政府)
愛長照編輯團隊
2024/07/05
心靈加油站
被無止境的照護壓垮,我對母親動手了(下)-《媽媽,對不起》
至於我的心情,是悔恨與安心摻半。「就到此為止了嗎?我就只能做到這樣嗎?就不能再想辦法撐下去嗎?」「總算結束了。」這兩種心情在全身四處亂竄,即使母親去短期住宿,我也不太有休息到的感覺。事實上還不到可以安心的狀況。
圓神出版事業機構
2020/09/30
社會資源
給失智症患者像家一樣的照顧,全臺失智症團體家屋一覽表
政府結合民間團體推動團體家屋創新方案,目前已有9個縣市、10處團體家屋,為中度以上且具行動能力的失智症長者,在社區中提供小規模、家庭化的生活環境,與個別化的照顧服務,滿足失智症長的顧需求,並提高其自主能力。
卡羅
2019/01/21
樂活養生
三代同堂、家屋自動化、生涯住宅……六種「在家老化」的新選擇-《銀髮生活》
從社會文化向度來看,三代同堂、同鄰在臺灣的確還存在,尤其後者。不過隨著社會變遷、少子化、家庭結構核心化趨勢,要維持這兩種居住安排,政府與社會必須提出更積極的促進辦法,才可能奏效。
麗文文化事業機構
2018/07/06
長期照護
【朱國鳳專欄】 老福聯盟秘書長吳淑惠專訪:想在地安老,要懂得利用「社區照顧」的4大資源
歐、美、日等國早已將長照資源的重心,從機構轉回社區與居家,台灣也不例外。從政府的「長照1.0」到「長照2.0」,都是以「在地老化」、「在家安老」做為重要目標。以下專訪老福聯盟秘書長吳淑惠,帶大家認識社區四大照顧資源,日照中心、家庭托顧、小規模多機能、團體家屋的區別。
前資深媒體人 朱國鳳
2017/12/01
新聞政策
照護司長蔡淑鳳:與生命的限制共存,即使忘了一切,也要記得「我愛你」-從全球到台灣 失智照護行動計畫
「學會與生命的限制共存,記得表達『我愛你』。」蔡淑鳳司長提到,在失智症全球行動計畫中,預估全世界有五千萬失智症患者,每三秒會發現一個案,失智症的速度不僅快也非常多。其中,早發性失智症確診的案例越來越多,60歲以下的罹患者也逐漸「忘了我自己」。
小虎文
2017/11/07
長期照護
伊佳奇:丹麥未來護理之家─NURSING HOME OF THE FUTURE
台灣的團體家屋卻是座落在社區中,因擔心失智症長者遊走迷路或其他精神行為症狀(BPSD),門禁森嚴,長者無法自由與社區互動,僅是形成一小型失智症照護機構。 無論是丹麥的一般護理之家,或是「丹麥未來護理之家」,均是由政府給予老人的退休年金及住宅補助金來支付,對於額外服務才由老人自行負擔,但丹麥個人所得稅高。
伊佳奇
2016/11/16

訂閱電子報

必填

請輸入正確的電子信箱

送出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