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血、尿泡、下背痛? 當心是「多發性骨隨瘤」

貧血、尿泡、下背痛? 當心是「多發性骨隨瘤」

多發性骨髓瘤的症狀與長輩因體能衰退而出現的症狀重疊性高,因此非常容易忽視而延誤治療;呼籲長輩如有貧血、下背疼痛、尿泡等症狀時,務必提高警覺,及早至醫院診察。

癌症希望基金會

2018/10/03

瀏覽數 21,566



文/癌症希望基金會
 

多發性骨髓瘤是一種發生在骨髓內的血液惡性腫瘤,癌細胞經常侵犯多處骨頭,因此稱為多發性的骨髓瘤。
 
多發性骨髓瘤是漿細胞癌變而導致的惡性疾病。漿細胞是體內製造抗體的免疫細胞,正常的漿細胞可以製造多種不同抗體,對抗外來不同的抗原、微生物、病毒或細菌,就是所謂的多株性。
 
但發生癌變的漿細胞只會分泌單一抗體,無法對抗外來病原,且因其大量增生,取代了能正常對抗外來病原的漿細胞,導致患者免疫力降低,容易發生感染。
 
此外,這些多但是沒有用處的抗體,會沈積在腎臟,造成腎功能衰退,因此患者大多會有蛋白尿的情況出現,尿液的泡泡經過數個小時仍不會消失。
 

 
多發性骨髓瘤主要發生於骨髓空腔內,癌細胞會分泌一種活化蝕骨細胞的激素,導致骨頭被侵蝕得像是被狗啃一般,因此患者會出現骨頭疼痛的症狀,且容易
骨折
 
然而,在年長族群中,
腰酸背痛是多數人都有的症狀,使得患者經常輕忽這些症狀,認為腰酸背痛的情況是老化所致,直到症狀非常嚴重,不得已就醫後,才發現是多發性骨髓瘤。
 
骨髓是人體造血的工廠,癌變的漿細胞若佔滿骨髓,骨髓的
造血功能就會受到影響而功能不全,因此幾乎所有的多發性骨髓瘤患者都會貧血
 
若是老化造成的貧血,血紅素數值降幅約在正常值的10%上下;若無其他原因,血紅素數值下降到8gm/dl以下時,建議儘速至血液科門診檢查,確認造血功能是否異常。
 
多發性骨髓瘤好發於年長族群,在臺灣,根據癌症登記資料顯示,國內每年新診斷的患者約有五百人左右,平均發病年齡約在60到70歲,但偶爾也有較年輕,約40到50歲左右的新患者被診斷為多發性骨髓瘤。
 
癌症
(圖片來源:photoAC)
 
而多發性骨髓瘤的症狀與長輩因體能衰退而出現的症狀重疊性高,因此非常容易忽視而延誤治療;呼籲
長輩如有貧血、下背疼痛、尿泡等症狀時,務必提高警覺,及早至醫院診察。
 



繼續閱讀:
 
1. 癌症要如何復健?復健的選擇與安排
 
2.
癌症十大警訊別輕忽 有這些症狀要趕緊看醫生

 

癌症希望基金會

點此了解癌症希望基金會>>
 
癌症希望基金會

癌症希望基金會

癌友服務平台

成立於2002年,由專業醫護與社工團隊在台北、台中、高雄直接服務癌友及家屬,深入瞭解其需求,並連結全方位個人化的醫療、家庭、社會、情感支持網絡,促使必要之照護資源到位,並提升癌友珍惜自我與積極治療的自信與意願,爭取活下來、活得久、活得好的機會,成為癌友邁向康復之路的領航員。

分享

Related Articles
廣編企劃

{{ item.title }}

{{ item.desc }}

{{ item.author.title }}

{{ item.date }}

瀏覽數 {{ formatNumber(item.views) }}


{{ item.author.title }}

{{ item.author.subtitle }}

{{ item.author.desc }}

分享

Most Followed Articles
你可能會喜歡

Related Articles
廣編企劃

讀取中

訂閱電子報

必填

請輸入正確的電子信箱

送出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