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要如何復健?復健的選擇與安排-《癌症復健跟著做》
癌症要如何復健?復健的選擇與安排-《癌症復健跟著做》
若癌友有在進行化療、放療,最好將復健的醫院安排在同樣的地方,一方面比較好調動課程、二方面有些資料可以互通,當復健科醫師、治療師想要了解目前的生理狀況時,可以從病歷中調閱,以利後續治療計畫的安排與執行。
原水文化
2018/08/19
瀏覽數 18,607

文/王柏堯
在我的執業生涯中,偶爾會被問起復健會不會導致癌症復發,我能理解大家的擔憂,但在文獻上、經驗上都沒有指出復健會導致癌症的復發,若真的會有不良影響,早就會在正規醫療中被禁止了,現行的觀念鼓勵癌友接受復健,降低因癌症治療所帶來的後遺症,以提升生活品質。
國內的復健系統大致分為三種,住院復健、門診復健、居家復健。
住院復健通常是兩種管道,第一是復健病房,這種病房能夠讓患者住院大約一個月,每天密集的接受復健治療,基本上是有不錯的效果,但是這種病房多是留給中風、脊髓損傷的患者,一般的癌友比較難有機會入住,但若是腦瘤、骨癌的癌友仍可以嘗試。
第二種住院復健則是有些癌友會透過入院調養、檢查的機會,同時安排復健,此方法不適合短期住院的癌友(例如2~3天的住院),因為復健是長期的安排,所以一般的單位比較難處理短期的復健個案,所以若預計住院一週以上再考慮。
門診復健就沒有太多限制,通常會先請癌友到復健科就診,根據醫師的處方會安排每周兩到三天的復健。

(圖片來源:pixta)
大部份的復健科裡面都有物理、語言、職能治療,同時安排三種課程時,課表的安排就非常重要了,我建議可以依癌友的情況選擇復健時段,應在體力較佳的時段前往比較適宜。若體力可以負荷,不妨把三種課程排在同一個早上或下午,可以省去舟車勞頓的時間。
另外,應主動告知治療師癌友的化療、放療時間,若考量安全及癌友的體能狀態,應該避開這兩個治療的前後數日,若有需要也可向治療單位請假。
目前住院、門診復健都有健保給付,不會造成太多的花費。此外,長照系統也提供失能者居家復健的服務,但除了符合長照資格外,病況須嚴重到不能出門才能夠提出申請,且每年僅補助 6至 12次,相較健保的次數明顯少了很多。
有時我的癌症患者會從很遠的地方來復健,這樣的勞師動眾令人難以招架,也不禁讓我思考該如何建議他們找尋適當的復健場所。
復健是長時間的過程,少則一個月,多則半年,我治療的癌友,在癌症控制良好的情況下,復健一年以上的大有人在。
在這樣密集的期程中,找離家近的場所或交通方便的位置是比較恰當的做法,至於醫院是大是小,沒有一定的好壞,大醫院設備齊全,選項多元,但是病人數也多,復健的時間短、次數少;小醫院場地小但在治療師的設計下,也能夠有很好的治療品質與效果,各有利弊。所以最終還是要回歸到癌友本身習慣的方式與實際的療效為主。

(圖片來源:pixta)
另外要提醒的是,就診前應該先電話詢問該單位是否診治癌症復健,有些單位考量人力、技術可能會婉拒這類的患者,所以最好事前先詢問清楚,以免白跑一趟。
最後,若癌友有在進行化療、放療,最好將復健的醫院安排在同樣的地方,一方面比較好調動課程、二方面有些資料可以互通,當復健科醫師、治療師想要了解目前的生理狀況時,可以從病歷中調閱,以利後續治療計畫的安排與執行。
癌症復健是為了更好的生活品質
有些癌友做復健運動後,腰酸背痛的情況改善許多,同時也感覺自己對生活及身體的掌握度越來越好,進而可以轉換心情與促進信心。
在復健醫學的書裡總會看到一句話「醫學為生命增添歲月,而復健為歲月增添生命」,老實說,復健的存在並無法改變癌友疾病的進程,但我們可以在他們艱難的生命過程中給予支持。
換個角度想,復健在很多層面是必要的,能有效避免許多併發的問題,使患者獲得更良好的生活品質,哪怕我們只是教他幾個簡單的運動,都能增進關節活動與力氣,減少症狀的干擾與不適。

(圖片來源:pixta)
若你不確定自己需不需要復健,首先可以先詢問你的癌症治療醫師,他若同意之後再到復健科就診,現在有越來越多癌症專長的復健科醫師,由他們判斷患者是否需要,再轉介給各治療師介入處理,可以獲得更好的治療效果。
繼續閱讀:
1. 圖解9項乳癌術後復健運動
2. 【照顧技巧】臥床病人的復健運動(內有影音)
更多《癌症復健跟著做》的文章:

《癌症復健跟著做》作者/王柏堯
本文經原水出版社同意後轉載,本書更多的精彩內容,請按此了解
分享
文字
100%
120%
140%
Related Articles
延伸閱讀
Related Articles
廣編企劃
讀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