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國鳳專欄】劉姥姥才是人生贏家,《紅樓夢》裡也有老後財富規劃的大智慧

【朱國鳳專欄】劉姥姥才是人生贏家,《紅樓夢》裡也有老後財富規劃的大智慧

有一本書寫過,用一根迴紋針換到一間大房子,乍看很匪夷所思,但其實是符合供需法則,只要找到正需要某項財貨的人,就有可能用低價交換到高價。相較賈母的一生富貴如雲煙,劉姥姥贏在人生終點,才是「真富貴」。富貴的定義,並不是金山銀山、或是位高權重,而是「心中無缺為富、被人需要為貴」。

前資深媒體人 朱國鳳

2017/02/03

瀏覽數 24,105




讀經典文學,也能讀到跟長照、老後有關聯的人生智慧?是的,《紅樓夢》就是其中一本,且讓我從《紅樓夢》裡的一位「諧星」講起吧。
 
這位諧星是劉姥姥,她在華人世界應該是「家喻戶曉」,因為她曾出現在教科書裡,即使沒讀過整本《紅樓夢》,也會從教科書裡認識這位可愛的老人家。
 
《紅樓夢》全書有120個章回,劉姥姥登場的戲份只有8個章回,但是她很「搶戲」。劉姥姥曾經四度進入賈府,我認為她最搞笑的橋段,其實不是教科書裡摘錄的賈府家宴,而是第41回「劉姥姥醉臥怡紅院」。
 
劉姥姥因為酒喝多了,在大觀園裡迷路了,闖進其中一所院落:怡紅院,也就是男主角賈寶玉的臥房,醉眼中她看到她的「親家母」從外面走了進來,而且頭上戴滿了花。
 

「劉姥姥便笑道:「你好沒見世面!見這裡的花好,你就沒死活戴了一頭!」說著,那老婆子只是笑,也不答言。劉姥姥便伸手去羞她的臉,她也拿手來擋,兩個對鬧著。」
 
原來跟劉姥姥對鬧的「親家母」,其實就是劉姥姥自己,因為劉姥姥生平第一次看到穿衣鏡,以為「親家母」也從鄉下進城來了。
 
每次讀到這一段,都會被劉姥姥逗得很樂。但是作者曹雪芹並不只是安排劉姥姥耍寶,曹雪芹還透過劉姥姥傳達了很深遠的人生智慧、理財智慧、甚至是長照智慧。
 
紅樓夢
(圖:翻攝《紅樓夢校注》)

 
▍  長照智慧:活到老、做到老,九十高齡還能「神救援」
 
劉姥姥原本是一個鄉下種田的老農婦,跟著女兒、女婿一起過日子,田裡收成不好,年關難過,她捨著老臉進京,幫女婿到「八竿子還搆不著」的賈府求援,當時賈府的當家:王熙鳳贈銀20兩,女婿家總算可以過個好年。
 
第二年,劉姥姥帶著伴手禮回報,這次碰到「大貴人」賈母了。賈母是賈府的大家長,因此劉姥姥見到賈母時,還跟著眾人尊稱賈母「老壽星」,其實劉姥姥比賈母還年長好幾歲。
 
劉姥姥很得賈母的緣,賈母興致高昂的帶著劉姥姥逛大觀園,也就是賈府的大花園,劉姥姥踩到青苔滑倒,老人家最禁不得摔,但是劉姥姥不用小丫鬟攙扶,自己立刻爬了起來。
 
四體不勤的賈母,逛園子已經需要僕婦抬著轎子;四季忙著務農的劉姥姥,顯然「肌耐力」與「骨質密度」都堪稱良好,才不致於一摔就要臥床。
 
後來賈府被抄家、賈母過世,劉姥姥得知消息後,三進賈府探望時哭著說,
「我在地裡打豆子,聽見了這話,嚇的連豆子都拿不起來了,就在地裡狠狠的哭了一大場。」顯示這時的劉姥姥,還是在農地裡幹活。
 
幸好劉姥姥活到老、動到老,賈府落難時,才能親自出馬,四進賈府時,救走差點被奸人拐去賣掉的巧姐。巧姐是賈母的親孫女、王熙鳳的獨生女,算算這時劉姥姥的年紀已經快奔九十了。
 
我在劉姥姥身上,讀到曹雪芹在字裡行間隱喻的長照智慧:要活就要動;能活動、才想享受有品質的長壽人生。
 
劉姥姥
(圖片來源:wikimedia)
 
 

▍  人生智慧:用一袋農作物,換到一馬車的贈品
 
劉姥姥的女婿年關難過,拿家人出氣時,劉姥姥曾說,「這『長安』城中,遍地皆是錢,只可惜沒人會去拿罷了」,她第一次進賈府,靠王熙鳳的施捨,「拿」了20兩銀回來過年。
 
但是劉姥姥第二次進賈府,就不只是靠富人的施捨,我認為,她靠的是自己的人生智慧。她懂得自家田地裡的瓜果菜蔬,正好投合吃膩佳餚珍饈的富人們的胃口,因此她把這些農作物當成伴手禮。
 
有一本書寫過,用一根迴紋針換到一間大房子,乍看很匪夷所思,但其實是符合供需法則,
只要找到正需要某項財貨的人,就有可能用低價交換到高價。
 
富人天天山珍海味,偶而也會想要換換清淡胃口,劉姥姥用現採的野味鮮蔬,博得賈府眾人、特別是賈母的好感。
 
但即使有貴人相挺,劉姥姥自己也要爭取表現。劉姥姥陪著賈府的一群公子、小姐聊天,臨機應變、胡謅村野怪談,還有耍寶逗得滿屋子人笑到彎腰,靠著這些精彩的演出,劉姥姥用一麻袋作物,換到一馬車的贈品。
 


 
▍  理財智慧:老後的幸福,才是真幸福
 
劉姥姥二進賈府,不只獲贈一馬車的禮物,還有一百多兩的現銀,她把這些「做秀」的酬勞當成資本,拿去投資買田挖井,從此女婿一家可以靠著這些田產收成,安心過日子,劉姥姥也能安度晚年。
 
跟賈母相較,劉姥姥的人生可說是「開低走高」,好命老太太賈母反而是「開高走低」。賈母因為不教兒孫,放縱子孫驕逸,晚年遭逢抄家大禍。
 
官府衙役兇蠻抄家時,八十多歲的老人,不斷地被嚇傻、嚇哭、嚇昏;還要散盡一生財產,幫子孫度過難關;並且跪地向上天祈求,允許折壽為子孫避禍。
 
相較賈母的一生富貴如雲煙,劉姥姥贏在人生終點,才是「真富貴」。
富貴的定義,並不是金山銀山、或是位高權重,而是「心中無缺為富、被人需要為貴」。
 
因為劉姥姥買田置產後,一年下來的田地收成,足夠女婿一家吃穿無虞,在村裡算是很過得去的人家,劉姥姥的晚年,已經是心中無缺謂之「富」了。
 
賈府抄家落難時,劉姥姥接受王熙鳳的託孤,用計把巧姐救到鄉下脫困,還幫巧姐找到良人,劉姥姥反而成為賈府的貴人了。
 
曹雪芹用賈母與劉姥姥的對照版,讓我們體會:老後的幸福,才是真幸福、真富貴。
 
理財
(圖片來源:photo AC)
 
 

▍  理財智慧:一頓螃蟹宴抵莊稼人過一年,用「比較代價法」克制消費慾望
 
劉姥姥二進賈府時,賈府剛結束了一場「螃蟹宴」,一餐就吃掉三大簍、整整七、八十斤的螃蟹,當時劉姥姥立刻心裡飛快地打算盤,
「這樣螃蟹,今年就值五分一斤。十斤五錢。五五二兩五,三五一十五,再搭上酒菜,一共倒有二十多兩銀子!阿彌陀佛!這一頓的銀子,夠我們莊家人過一年了!」(第39回)
 
20兩銀子,可以讓賈府大啖一頓螃蟹,也可以讓莊稼人過上一年,前者是口腹之慾,後者是生存必需、生活必需。
 
我們也經常在「必要」與「想要」之間,猶豫、掙扎、交戰。劉姥姥教我們
把「想要」換算成可以換回多少的「必要」,再去細想,為「想要」付出的代價,到底值不值得?學學劉姥姥用「比較代價法」,或許有助於面對現代過度興盛的消費主義了。
 
理財終極目標,就是為了安享晚年,安享晚年不只是靠理財工具、理財技巧,更重要的是理財智慧。
 
譬如一生若沒有做好「理帳理債」、「理財理心」、「風險管理」、「投資生利」、「濟貧捐獻」、「財產分配」,如何能期望能贏在人生終點?
 
誰說文學與理財是陽關道與獨木橋?我在這本兩百多年前就寫好的「天書」中,讀到很多今世都受用的理財智慧,劉姥姥只是其中一個精彩案例。我常認為,長照這件事情,不能等老後再想,平常就應該關心、上心,譬如讀經典文學時。
 
 
(圖片來源:博客來網路書店)


專欄作家|朱國鳳
http://www.ilong-termcare.com/UserFiles/Articles/ffec193a-e24c-4884-9492-a2050e957a8b/8.jpg
點此了解朱國鳳>>
 
 
―――
 


前資深媒體人 朱國鳳

前資深媒體人 朱國鳳

理財記者

從台灣第一本理財雜誌開始,完整參與理財雜誌的更迭變化。曾主跑過房地產、證券、基金、銀行、保險等財金路線,擁有產官學界豐富的採訪與撰述經驗。 有感於網路興起,碎片般的知識更容易產出與取得,自我期許在眾聲喧嘩的年代,提供整合性、系統性的建議。

分享

Related Articles
廣編企劃

{{ item.title }}

{{ item.desc }}

{{ item.author.title }}

{{ item.date }}

瀏覽數 {{ formatNumber(item.views) }}


{{ item.author.title }}

{{ item.author.subtitle }}

{{ item.author.desc }}

分享

Most Followed Articles
你可能會喜歡

Related Articles
廣編企劃

讀取中

訂閱電子報

必填

請輸入正確的電子信箱

送出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