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齡閱讀

#失親

共有 20 則相關文章

樂活養生
透過陪伴,協助家屬找到適應的力量《癌症心理師的療心錦囊》
哀傷是需要被經歷,而不是被忽略或克服的。做為真心關懷喪親家屬的親朋好友,我們可以做的是:透過「陪伴」,協助他們找到屬於自己的適應力量。
寶瓶文化
2023/07/26
心靈加油站
生命不會只有美好跟快樂,遇到痛苦時讓自己崩潰一下沒關係-《人生很難!》
果我們能夠正視自己的痛苦以及喜悅,而不是逃離它們,並且更坦然談論自己的痛苦和喜悅,我們就能夠癒合、成長,且讓彼此更加緊密。這些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就是你的夢想成真。
新自然主義
2019/02/15
心靈加油站
「只要我想起他時,就表示他活在我的腦海裡。」即使所愛的人會離開,還是要勇敢去愛
或許,想到離開的人會讓我們心痛、讓我們流眼淚,但這些心心念念,卻是我們愛過的證明,因為這份愛是真的,所以我們牽掛著、思念著、傷感著、懷念著。這樣一份愛,豈不比冰淇淋更美味、更值得經歷嗎?
新活藝術首席講師 Moony康思云
2018/11/20
心靈加油站
你離開的三千多天後
「如果你在就好了」,這句話,我也不説了,因為我已經是一個獨立的成人了,我的一部分來自你,但我更多的人生,要自己去探索、去揚升;當我愛自己時,我就越有力量,也越感恩你帶給我的一切。
小虎文
2018/08/08
心靈加油站
給馬修的信,感謝共度的十五年-《愛的最後一幕》
我記得我們在彭薩努斯外婆家的河岸邊躺著曬太陽,那首歌緩緩從窗戶傳出來。那時我們距離你的悲劇還有好一段時間,距離我親眼目睹你的痛苦還有好一段時間。
寶瓶文化
2018/06/25
心靈加油站
「最後一刻,我讓父母急救插管......」諮商心理師 艾彼:放下悔恨,有時我們的選擇不多
突然的被推到前線去面對家人的死亡,不是一件你曾經預想過的事。當下情況那麼混亂,你卻必須做出立即的反應與決定,急救與否、插管與否?你不是醫療人員,只能憑著僅有的訊息做出判斷,你同意讓家人插管治療,已經是你當下能做出的最好決定。
諮商心理師 艾彼
2018/06/14
樂活養生
許禮安醫師:親人死了哪有不悲傷的?悲傷不需要輔導,而是關懷與陪伴
學術界與醫護界稱為「悲傷輔導與悲傷治療」,我認為這是把所有人的正常悲傷情緒當成是有問題或病態,你的悲傷是有問題的才需要被輔導、你的悲傷是病態的才需要被治療。
許禮安 醫師
2018/06/03
心靈加油站
「媽媽的夢想是當作家和慈善家」我與媽媽的生命故事書
「傳承藝術」是淡水衛生所和潤福合辦的活動,運用團體帶領的技巧,引導長者對過去、現在、未來的主題進行個別化的討論,並透過藝術創作,來重現記憶中的樣貌或想法,最後分享彼此的生命故事。
愛長照編輯團隊
2018/05/09
心靈加油站
【王竹語專欄】從電影《世界上最美麗的離別》,反思:我要如何跟爸媽談死亡?
我們與父母之間的關係似乎是這樣:孩提時代與父母最為親密,青少年時期與父母關係緊張對立,剛成年時與父母疏離;出社會嚐盡人情冷暖,開始回饋父母;等自己成為別人父母後,與自己父母關係恢復親密。和父母談死亡,以及一切與死亡後有關的安排,雖然很困難,卻是一定要談的議題。
王竹語
2018/04/11
心靈加油站
不要把父母的愛當作理所當然-《父後七日》觀後感
即使你一直都知道生命是一趟不會重來的旅程,卻只有在屢屢倒帶回顧時,才後悔沒有好好把握過去相處的時間,多累積一些可供回憶的片段。
Ryan讀書房
2018/03/31
心靈加油站
當我們所愛之人,即將死亡......《聽懂臨終絮語》
我們以最後話語當作素材,透過藝術創作的過程,對這些話語、對我們所愛之人,都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將最後話語和藝術結合,一方面讓在世者與往生者之間的大門保持敞開,另一方面也是紀念比我們先一步離去的親人。
時報文化
2018/03/22
心靈加油站
失親的悲傷,如何渡過?郭秀敏:「放過自己時,就是生命轉彎處」一葉蘭喪偶家庭成長協會
「悲傷與死亡,是社會最容易逃避的課題!尤其是『喪偶』,一聽就覺得觸霉頭。大家喜歡正面、歡樂、愉快的感覺或氣氛,這是人之常情,但所謂的『負面情緒』,也是我們的一部分,接受悲傷的存在,才能放下悲傷。」
小虎文
2018/01/24
1 2

訂閱電子報

必填

請輸入正確的電子信箱

送出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