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年輕人會喜歡跟老人家住!看國外的「青銀共居」新模式

原來,年輕人會喜歡跟老人家住!看國外的「青銀共居」新模式

「青銀同居」在國外已行之有年,國內尚在實驗起步階段,藉由國外經驗,看看是否能夠能帶給國內有何新的發展方向,給老少一個合宜有溫度的生活空間。

湯蕙華

2018/12/09

瀏覽數 29,102



整理撰文/湯蕙華
 

臺灣在今年(2018年)3月宣告正式邁入「高齡社會」,但只要提到獨居老人,不免想起孤寂生活與生病醫療等沈重問題,其實老人也可以用另類樂活方式居住。在今日普偏高喊買不起房子的貧窮厭世年輕人,「青銀共居」像是為老少提供了一個良好的解決方案。

青銀同居」在國外已行之有年,國內尚在實驗起步階段,藉由國外經驗,看看是否能夠能帶給國內有何新的發展方向,給老少一個合宜有溫度的生活空間。
 


▍德國首重「經驗傳承」
 
在德國埃森(Essen),2012年創立的Geku-Haus(Generational Culture House),意即跨世代文化住所。
 
從名稱就能理解是跨世代文化所在的住所,邀集不同世代有各自專長的專業人士,入住長者包括退休教授、織布高手、會計師等,年輕人則包括自由工作者、新創家、設計師等。長者替年輕人解決稅務問題、引介人脈等,年輕人則提供新的創意思維,相互提供生活智慧,互利共生。
 
青銀共居
(圖片來源:photoAC)
 
如果長者與年輕人不對盤怎麼辦?在公寓交誼廳裡的桌子貼心放置藍色與紅色的杯墊,藍色代表不想交談,紅色代表歡迎聊天,解決了碰面必須尷尬聊天的問題。
 


▍日本讓壯老皆有所用
 
日本東京非營利團體「街ing本鄉」的Home Share計畫,媒合獨居長者與青年學子。鼓勵自有住宅的老人將閒置的房間以免費或便宜價格租給年輕人,讓同住屋簷下的年輕人陪伴孤獨老人,同時老人也能照顧在異鄉打拼的年輕人,體認自己並非需要他人照顧而已。
 
有的甚至發展成青銀共居的互助社區概念,年輕人在此社區照顧幼兒或老人,餐廳與便利商店則提供工作機會給長輩,減少老人經濟上的不安全感,也給年輕人有就業機會。
 



▍美、荷兩國則以創意換宿
 
荷蘭推動混齡居住的老人公寓「Humanitas」,在2013年獨創推行的「學生住戶計畫」(student resident program),即是選出有良好溝通能力的不同科系大學生提供其「免費」入住,交換條件是每個月至少花30個小時成為老人的友善鄰居,例如協助長輩用餐或是聊天等等,讓老人與友善的年輕人共住,感受到快樂生活。
 
青銀共居
(圖片來源:pexels)

跟荷蘭相近作法,美國的「Judson Manor養老中心」發起「跨世代共居計畫」,讓美國克里夫蘭州立大學(Cleveland State University)音樂學院碩士生可以享有該安養中心提供的免費住宿,條件是每個月必須為長者舉辦一次個人獨奏音樂會,用免費演奏換得免費住宿,以藝術治療方式,讓長者開心過老年生活。
 


關心青銀共居?繼續看看其他人怎麼做?
   


繼續閱讀:

1. 【朱國鳳專欄】無殼蝸牛老了怎麼辦?日本、台灣文化大不同,日本有政府當靠山,台灣呢?

2. 當我們老了,就住在一起吧!3對夫妻的退休同樂會
湯蕙華

湯蕙華

資深編輯

資深媒體人,早年曾作旅遊休閒、美食、房地產等消費議題採訪,直到年紀稍長,因緣際會接觸衛教、老人、小農等議題,深刻體驗弱勢族群的心路歷程。 進而感悟到人之所以能獲得深層幸福感,更需強大的心理力量為中心軸,這股力量必須不斷自我建設與外在環境的鞏固。 認為每人都有追求幸福的平等權,未來期許自己將不斷地探索社會核心,朝公益正義方向前行。 深信生而為人,每個人都有追求幸福的平等權利,未來將不斷地探索社會核心,朝公益正義的方向前行。

分享

Related Articles
廣編企劃

{{ item.title }}

{{ item.desc }}

{{ item.author.title }}

{{ item.date }}

瀏覽數 {{ formatNumber(item.views) }}


{{ item.author.title }}

{{ item.author.subtitle }}

{{ item.author.desc }}

分享

Most Followed Articles
你可能會喜歡

Related Articles
廣編企劃

讀取中

訂閱電子報

必填

請輸入正確的電子信箱

送出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