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謝停滯,難怪濕氣排不出!中醫推薦3穴位養脾化濕
代謝停滯,難怪濕氣排不出!中醫推薦3穴位養脾化濕
脾胃是和體內濕氣代謝密切相關的臟器,除了改變飲食習慣之外,平時也可以按摩一些穴位來調養脾胃。但是全身共300多個穴位,到底哪些和脾胃功能有關呢?
早安健康
2017/06/09
瀏覽數 89,581

「現代比起古代有濕體質的人更多, 重點是冷氣。」陳曉萱中醫師指出,長時間待在冷氣房裡,讓現代人少了很多排汗的機會,一忙起來也經常忘記喝水而少上廁所的次數,平常更是缺乏運動的習慣,既然身體代謝是停滯的,當然容易累積濕氣。
而在高溫濕熱的梅雨季,冷氣被視為是維持室內乾燥涼爽的好幫手,健康科學顧問、醫學博士福田千晶提醒,梅雨季時身上、衣服都容易悶濕出汗,這時吹冷氣會使身體受寒,再加上下雨讓外出運動的機會減少,更要當心體內循環跟著變差,倦怠不適隨之上身。

▍ 3個穴位顧好脾胃,中醫師推薦的日常調理
脾胃是和體內濕氣代謝密切相關的臟器,除了改變飲食習慣之外,平時也可以按摩一些穴位來調養脾胃。但是全身共300多個穴位,到底哪些和脾胃功能有關呢?
陳曉萱中醫師說,小腿前外側的「足三里」、「豐隆」穴,都是調理脾胃的常用穴位;而「內關心胸胃」一語,出自前人背記10大特效穴位的〈十總穴〉歌訣,也意謂著依照前人累積下來的經驗,按摩手腕內側的「內關」穴,改善胸部、上腹部臟腑機能的效果極佳。
平時只要有空,不妨多多按摩手腳上面的這三個穴位,不僅可以刺激氣血循環、強健腸胃,還能緩解便祕、消除水腫及肥胖,輕輕鬆鬆就能調理體質。
▶ 內關:
將一手的食指、中指、無名指併攏,放在另一手的手腕內側,無名指剛好抵著另一手的手掌與手腕交界處的橫紋,這時三指併攏的食指所在位置,就是「內關」穴。

▶ 足三里:
從膝蓋外側下方凹陷處,向腳踝方向延伸4根手指寬的地方,就是「足三里」。像是從外側握住小腿一樣,以大拇指按摩,可以強健腸胃。

▶ 豐隆:
先找到膝蓋骨外側陷下處,與外腳踝連線的中點就是「豐隆」穴。按摩可改善便祕、肥胖等症狀。

本文經早安健康授權轉載。原文請點此
此為《早安健康》6月號《除體濕,就能斷病根》部分內容,完整內容請洽《早安健康》6月號
推薦閱讀:
1. 體內濕氣90%是吃出來的!飲食3守則養好脾不生濕
2. 女中醫:溫水排濕氣最有效!還有4特效茶飲
分享
文字
100%
120%
140%
Related Articles
延伸閱讀
Related Articles
廣編企劃
讀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