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於歐美 台灣肺癌患者大多不吸菸

不同於歐美 台灣肺癌患者大多不吸菸

新光醫院健康管理部主任高尚志指出,抽菸為歐美肺癌致病主因,但台灣臨床患者以非吸菸居多。環境空汙的細懸浮微粒(PM2.5)和廚房油煙、汽機車、工廠廢氣等,皆是肺癌致病因子,家族三等親內曾罹患肺癌或慢性肺部發炎、支氣管炎患者,屬肺癌高風險群。

元氣網

2018/03/16

瀏覽數 24,184


 

聯合報記者/黃安琪
 

肺癌去年居十大癌症首位,醫師指出,高達57%的患者確診時已第四期,一旦聲音沙啞、氣喘,腫瘤已長到一定程度或癌細胞轉移。提醒三等親內有肺癌家族史、慢性肺部發炎等高風險群,定期接受低劑量電腦斷層篩檢,才能揪出早期肺癌。

39歲的林小姐不抽菸,但有肺癌家族史,進行低劑量電腦斷層後,發現左下肺有0.8公分結節,經一年2次追蹤結節仍在,逐漸由小變大,之後開刀證實為肺腺癌第一期,持續追蹤無復發,控制良好。

新光醫院健康管理部主任高尚志指出,抽菸為歐美肺癌致病主因,但台灣臨床患者以非吸菸居多。

新光醫院分析10年來的低劑量電腦斷層肺癌篩檢資料,2萬8604名篩檢中,開刀確認肺癌263位,男性153位,其中80位抽菸,女性110位,僅3位抽菸;95.8%為肺腺癌、3.05%鱗狀上皮細胞癌,肺腺癌多與抽菸無關。


高尚志解釋,環境空汙的細懸浮微粒(PM2.5)和廚房油煙、汽機車、工廠廢氣等,皆是肺癌致病因子,家族三等親內曾罹患肺癌或慢性肺部發炎、支氣管炎患者,屬肺癌高風險群。

肺癌檢查有多種方式,但高尚志說,有三分之一的腫瘤不會以實體生長,呈現毛玻璃狀,另有三分之一被骨頭、胸部血管或肝臟擋住,X光檢查敏感度較低,診斷發現時腫瘤常逾1公分,有較大可能已轉移。

台北榮總胸腔部特約主治醫師蔡俊明建議,有肺癌家族史等高風險,或一般民眾想健檢,可考慮低劑量電腦斷層。高尚志說,若發現肺部有結節,建議定期追蹤,觀察變化,如變大馬上以手術切除,第一期5年存活率達90%以上。

 

本文經元氣網授權轉載。原文請點此





繼續閱讀:
 
1. 胸痛、容易喘,小心是肺癌肺炎!4警訊莫輕忽


2. 不是在家就安全!注意你家有沒有空氣汙染源-《譚敦慈、陳之穎帶你安心過生活》

 

 

 
 元氣網

關於元氣網>>

元氣網和元氣網粉絲團是來自聯合報系的健康資訊平台,深耕保健、疾病、營養、樂活訊息,熟悉民眾關注的議題與語言,也能用同樣的話語和民眾溝通,讓網友讀者都能成為照顧家人的好幫手。
 
官網:
https://health.udn.com/health/index
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healthudn/
 
元氣網的其他文章:

     

 —

元氣網

元氣網

健康資訊平台

元氣網和元氣網粉絲團是來自聯合報系的健康資訊平台,深耕保健、疾病、營養、樂活訊息,熟悉民眾關注的議題與語言,也能用同樣的話語和民眾溝通,讓網友讀者都能成為照顧家人的好幫手。

分享

Related Articles
廣編企劃

{{ item.title }}

{{ item.desc }}

{{ item.author.title }}

{{ item.date }}

瀏覽數 {{ formatNumber(item.views) }}


{{ item.author.title }}

{{ item.author.subtitle }}

{{ item.author.desc }}

分享

Most Followed Articles
你可能會喜歡

Related Articles
廣編企劃

讀取中

訂閱電子報

必填

請輸入正確的電子信箱

送出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