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高齡社會怎麼做?「代間方案」的挑戰-《新加坡樂齡學習》
新加坡高齡社會怎麼做?「代間方案」的挑戰-《新加坡樂齡學習》
在樂齡生活的調查中,結果顯示只有17%的樂齡(55 歲以上)過去一年曾參加社區舉辦的樂齡活動,58%沒有參加,有高達25%的樂齡甚至不知道有什麼活動。
麗文文化事業機構
2018/08/11
瀏覽數 16,658

主編/胡夢鯨
▍挑戰一:祖孫相處時間減少
根據2004 年新加坡聯合早報配合全國樂齡週的調查顯示,在55 歲及以上的年長者當中,近七成有孫子。可是,其中只有大約一半(53%)有幫忙照顧孫子。越來越多的年長者認為,他們操勞了大半輩子,應該安享晚年,做些自己喜歡做的事。
另外,年紀越大的老人,就越少照顧孫子。55-64 歲的年長者,照顧孫子的有66%,而65 歲及以上的年長者只有44%照顧孫子。新加坡的平均結婚年齡約為31 歲,再加上遲生育,所以等他們生下孩子後,父母多已超過了60 歲,實在也沒有足夠的精力和體力去應付育兒工作。
再者,有些祖父母受的教育較高,配合政府延長退休年齡的政策,他們願意選擇繼續留在職場,不想留在家中照顧孫子。
▍挑戰二:錢不夠用
在以上所述同一調查顯示,有38%的回應者不認為自己夠錢養老,而根據另一項新加坡2008/2009 樂齡狀況報告,有38.1%的樂齡人士每月總收入低於500 元新幣。因此,一般的樂齡人士都不願自掏腰包參加活動,而新加坡政府對慈善團體一般又只是提供部分津貼,所以機構得自行承擔其餘的活動費用。
▍挑戰三:樂齡不參與活動
在樂齡生活的調查中,結果顯示只有17%的樂齡(55 歲以上)過去一年曾參加社區舉辦的樂齡活動,58%沒有參加,有高達25%的樂齡甚至不知道有什麼活動。

(圖片來源:pixta)
▍挑戰四:多元社會
新加坡是個多元社會,各種族有自己的語言、習慣與文化。雖然有統一官方語言英語,但還是有很多的樂齡人士不諳英語,特別是馬來族或印度族群,因此無法參與社區中主要以英語或華語進行的活動。
如果要鼓勵這群樂齡參與活動,社區團體就得花費更多的資源,以他們所熟悉的語言來進行。
此外,由於政府大量引入外來移民,加上有越來越多的外埠新娘,語言的障礙和生活習慣的不同,也是今天推行代間方案的另一項挑戰。
▍結語
新加坡政府非常重視人口老化的問題,無論從政策的制定到資金的配給,都有相當長遠和完善的計畫。從2009年到2013年,政府除了提升現有的4間樂齡活動中心,更計畫增設另22間新的活動中心。
有了這些硬體設備,接下來努力的目標,就是需要尋找更多可以連接三代的共同課題,摒除語言的障礙,社區團體間建立聯絡網,讓代間關係進一步獲得突破,真正落實世代融合的理想。
繼續閱讀:
1. 退休後,你要更充實「餘命財富」
2. 退休比上班快樂10倍!前嘉裕西服總經理打造完美第二人生
更多《新加坡樂齡學習:組織與實務》的文章:

《新加坡樂齡學習:組織與實務》作者/胡夢鯨 主編、王維旎、朱芬郁、李孟芬...等9人合著
本文經麗文文化出版社同意後轉載,本書更多的精彩內容,請按此了解
―
麗文文化事業機構最早為1976年成立的高雄復文圖書出版社,逐步擴展有巨流圖書、麗文文化、藍海文化等出版社,長年關注社會脈動、關心文化及教育發展,出版方向以社會、社工、社福、心理諮商、環境、教育、文化…等為主,除了邀請國內學者專家著作,亦與國內各學術單位、機關團體…等合作出版以及翻譯出版國外優良書籍。 巨流圖書除了得到行政院“老字號,金招牌” 圖書事業特別獎外,亦獲優良圖書金鼎獎、台灣嘉新兆福優良著作獎、國立編譯館獎勵人權教育出版品編著獎…等多項獎項肯定。 機構另外在全台21間大學校內設立直營門市,為學校教職員、學生提供各項服務。
分享
文字
100%
120%
140%
Related Articles
延伸閱讀
Related Articles
廣編企劃
讀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