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國鳳專欄】93歲老太太重度失能,為何能如願在家安老?原來是要具備9個要件(下篇)
要件1~4,請見前篇>>
93歲老太太重度失能,為何能如願在家安老?原來是要具備9個要件(上篇)
▍要件5:主照顧者要有喘息支援
妹妹扮演主照顧者,但她不是「鋼鐵人」,需要有人能夠替補換手,讓她喘息紓壓。
因此住在東京的姊姊,每週要返回大阪一次,每次停留三天兩夜,甚至是四天三夜。還好有快速的「新幹線」,東京到大阪,大約兩個半小時就能搞定。
另外妹妹的女兒,每個週末都會回來同住,幫媽媽分擔照護外婆的工作。姊姊的兩個女兒,如果出差到關西,也會住在外婆家,和阿姨換手。
有了這些非正式的援手,主照顧者才有一些喘息的機會。但是真正能讓主照顧者獲得放鬆的選擇,一個是日托中心(臺灣稱為日照中心),一個是短期入住。
這位老太太在還沒有嚴重退化到臥床程度時,是連日托中心都不願意去的。後來是看在日托中心有提供沐浴服務,才勉強同意一週去一個下午。
等到失能程度更重,連輪椅都無法坐得住時,日托中心就不再是喘息的選項了。但是當照護重任已經邁進第四年時,妹妹身心俱疲,作者曾經嘗試說服老媽媽接受「短期入住」,也就是一個月只住進安養機構幾天,老太太卻強烈抗拒。
而且可以申請政府補助、並且允許短期入住的安養機構,因為粥少僧多,不僅要透過「照護經理人」預約,每個月還只開放第一個工作天接受預約,可以想見稀少的名額,通常是立刻被「秒殺」。
作者敘述:「儘管預約已經如此困難,開放預約的對象,還僅限曾使用過該機構的人,對於『生客』是不受理的,因為機構只接受他們可以把握狀況的對象」,偏偏老太太屬於他們所謂的「難以把握狀況的對象」。
因為入住要先經過「面談」,與機構面談時,老太太再三強調夜間時需要每小時更換全部衣褲與尿布,機構慎重討論後的答案是:「礙難受理」。
因為機構夜間的照護人力,是每一名照護者負責二十名入住者,實在難以應對老太太這種特殊案例。
有政府補助的機構是「謝謝,再連絡」,姊妹倆只好找上全自費的安養機構。好不容易說服老媽住了一晚後,老媽媽就嚷嚷著說:「我再也不要嘗試什麼短期入住了。」
姊姊曾經問媽媽,為何這麼排斥「短期入住」?媽媽回答:「我不要離開這個家」。因為老媽媽相當依戀這個已經住了八十幾年的家,其實沒說出口的擔心是,會不會習慣了「短期入住」後,家人最後就把我送去養老院了?
(圖片來源:istock)
因此當姊姊試圖說服老媽媽接受期入住時,老太太還用毛巾掩面,雙肩顫抖著說:「我不想活了」。
我不知道後來老太太還有沒有再次嘗試「短期入住」,但我可以確定的是,類似這種嚴重失能的案例,如果「被照顧者」不能讓「主照顧者」擁有喘息的彈性,在家安老的夢想,是很難長久實現的。
▍要件6:政府提供的居家照顧人力支援要足夠
作者提到,日本的長照制度(介護制度)對於中度失能程度以上的案例,「照護經理人」每個月初都會召集一場會議,召集參與照護的相關工作人員,報告各自負責的項目,並擬定當月的照護計畫。
這場會議除了照護經理人,還有照護機構的負責人、到府洗澡服務的小組成員、訪視復健的工作人員、輪值餐後如廁照護的看護員、日托中心工作人員,自費聘請的夜間特別看護數人,也會輪流前來開會,「全部算起來,參與照護媽媽的工作人員就有三十多人」。
由此可見,這位重度失能的老太太,想要在家安老,光靠姊妹倆是不可能的,還必須動員龐大的支援人力。
▍要件7:在家安老的總開銷,要比送到養老院便宜
老太太在88歲時開始申請居家照顧服務,只要是在「介護保險」的限額內,使用者只需要負擔一成的費用,這時作者還沒感受到太多的經濟壓力。但是隨著失能程度的加重,作者開始感受到許多原本預料外的開銷。
首先是每個月固定給妹妹的零用錢。妹妹雖然屆齡退休,但是能力受到肯定,被公司請託繼續留任。因此當媽媽需要人手隨侍在側時,和媽媽同住的妹妹不得不辭掉工作。
(圖片來源:photoAC)
姐姐為了謝謝妹妹的奉獻,除了負責媽媽全部的照護費用,每個月還另外提供一筆零用錢給妹妹。
還有姊妹倆身材都很嬌小,無力扛負母親到浴室盥洗,必須申請「到府沐浴」的服務。每次費用為一萬三千日圓,如果是在介護保險的限額內,只需自費一成,但是超出限額的話,就要全額自費。
最沉重的項目是「夜間照護」,介護保險並未提供夜間照護的補助,使用者必須全額自費。妹妹原本認為,「不需要花這種大錢」,但是時間一久,妹妹果然累壞了。結果聘請夜間特別看護的天數,就從每星期兩晚增加到三晚、五晚,最後是每天晚上。
由於居家看護花費太高,連外甥女都說:「自己看護還要這麼花錢,不如送養老院。」可是作者認為,即使送到安養機構,還是要自行聘請夜間看護,再加上尿布等消耗品與伙食費,花費會比現在更多。
由此可知,老太太目前能夠在家安老,除了情感因素,經濟因素也發揮了作用,女兒是打過算盤的。
▍要件8:老人要尚未失智
前文提到,照護經理人每個月會在老媽媽房間召開照護會議,老媽媽對於一屋子人,「在自己面前說著聽不清楚的事,似乎陷入被害妄想,懷疑大家是否密謀著不利於她的計畫。」
有一次,老太太忽然眼神犀利的掃視全場:「你們或許以為我就要癡呆了,告訴你們,我是絕對不會癡呆的」。
是的,不癡呆、才有可能清楚主張要在家安老。否則一位重度失能且失智的長者,住在養老院、會比住在自宅安全得多。
(圖片來源:pixta)
令人好奇的是,老太太為何臥床好幾年,仍然頭腦清晰、認知能力無損?從書中可以窺知,旺盛的求知慾應該是原因之一,老太太仍然活到老、學到老。
譬如她在收聽廣播新聞時,對於新聞裡出現一些陌生的英語單字,仍然充滿著「旺盛的吸收力」。有一次,老媽媽特別請問女兒,甚麼是「Version Up」(升級)。
她還長期創作俳句(日本的一種短詩),譬如住院期間,因為護理師的親切照護,老太太不自覺的吟出:「非洲菊的雪白,護理師的溫情」,並且經常投稿到雜誌參加比賽。
她的四肢雖然都已退化,但顯然沒有困住她的學習意志。我想,這是老太太仍然能夠頭腦清楚的主因。頭腦清楚、才能監控任何想要送她進養老院的行動吧!
▍要件9:老人自己的心態要積極
頭腦仍然清晰的老媽媽,當然也會感知到姊妹倆的苦惱,她曾經對姊妹倆說:「老媽自己也會加油,好為妳們打氣。」
相較有些老人會有一句口頭禪:「真想早走早好」,或許是對於老弱狀態的無能無力,或許是不想拖累兒女,才產生了短念。但是對於照顧者而言,卻是一記沉重的打擊。
就像是這本書的副標題:「朗朗照護:70多歲姊妹,照顧老媽媽的開朗自在手記」。作者所謂的「朗朗照護」,就是希望「負責照護的我和妹妹可以樂觀開朗,被照護的媽媽也能夠歡喜爽朗,雙方都能『朗朗』過日子」。
如果老人在被照護的漫長歲月中,不能「歡喜爽朗」,長期面對意志消沉的老人,兒女也會身心俱疲,選擇送到養老院,就會是不得已的選擇。
(圖片來源:photoAC)
繼續閱讀:
1. 【王竹語專欄】長照人力的另一個思考點-為什麼不把「加強老人健康」計畫列入?
—
© 2016 i Long-term care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