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美國退休人員協會」(AARP)今年年初公布的一份「腦健康調查報告」(Brain Health Research Study, 2014),我們得知了以下民眾對於腦健康的看法:
(全國線上調查,樣本數1,200人,其中34-49歲500名;50-68歲500名;69-75歲200名) 在各方面健康中,民眾認為心臟健康與腦健康最為重要。
透過學習,可使大腦建構新地圖、形成新連結,改善或增進大腦的認知功能。(The Brain That Change Itself: Stories of Personal Triumph from the Frontiers of Brain Science, 2007)
澳洲雪梨大學教授麥克華倫祖拉(Michael J. Valenzuela)領導研究團隊追蹤13,004位65歲以上長者長達14年後發現,在生活中積極從事刺激大腦的活動會鼓舞腦細胞和神經元突觸及血管的生長與存活,前額葉神經密度以及皮質厚度也比較高,也就是說,保持心智活躍的生活方式,腦部比較不會退化。(Biological Psychiatry, 2012)
美國賓州州立大學心理學家雪莉魏里斯(Sherry L. Willis)等學者讓2,832名平均73.6歲的長者分成三組,接受了增強記憶、推理與處理速度等腦力課程,5年後發現大部分的長者仍能保持相當敏捷的腦力。(JAMA, 2006)
同一個研究在追蹤10年後,又發表了最新結果,比起沒有參加訓練的長者,有接受訓練的長者在推理與處理速度衰退較少,可見當初在訓練時增強的腦力至少可以維持5年、甚至10年。(Journal of the American Geriatrics Society, 2014)
研究人員將其歸因於跳舞能促進腦部血液循環,需要記憶音樂和舞步,大腦也得跟著思考,而且在這種與人互動的社交環境中,還能減少壓力、抑鬱和孤獨感。(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2003)
▍ 適量睡眠
美國哈佛醫學院的研究人員於1986年到2000年針對15,385名70歲以上的婦女進行調查,並於1995年到2001年進行認知機能檢測,發現每天睡不到5小時或是睡超過9小時的婦女,認知機能比每天睡7小時的人差了將近2歲之多。(Journal of the American Geriatrics Society, 2014)
▍靜坐
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研究團隊以100名24到77歲的民眾為研究對象,其中50人平均靜坐資歷20年,其餘50人則從未靜坐過,比對大腦核磁共振影像後發現,兩組都有大腦灰質隨著年齡增長萎縮的情形,但比起沒有靜坐習慣的人,靜坐組灰質萎縮的程度明顯比較小。(Frontiers in Psychology, 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