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齡閱讀

社會資源
你存的1塊錢才是你的錢》想過什麼樣的人生,就選什麼樣的儲蓄法!
如果你希望能夠存錢,又不希望生活品質降低太多的話,可以考慮5122法則(50%生活消費,10%年度支出,20%樂活消費,20%儲蓄理財)或532法則(50%生活消費,30%樂活消費,20%儲蓄理財)
Smart智富
2019/08/15

社會資源
什麼保險最適合你?
從九成到五成,昔日盛行的儲蓄型保險佔有率正逐年下滑中。消費者究竟要如何根據自己的需求,選擇最合適的保險?
天下雜誌
2019/07/18

社會資源
高儲蓄險明年恐絕跡?搶購前弄懂3重點
也就是說,未來民眾買到的儲蓄險,死亡保障將拉高、生存金則減少,高儲蓄保單將因此絕跡或提高保費成本。
Smart智富
2019/06/30

樂活養生
存錢懶人包》月薪3萬無痛存錢法大集合!每年多存4個月薪水
如果你覺得每個月都要逼迫自己存下固定的金額很痛苦,也可以改採具有遊戲性質的「365存錢法」或是「52週存錢法」。
Smart智富
2019/06/30

社會資源
存錢為理財之母》14招存錢訣竅一次學,累積人生的第一桶金!
在每一筆消費前,不妨將這筆消費換算成你賺取同等金額所需的工作時間,例如,每小時的時薪約250元,若要吃一頓500元的大餐,就需要工作2小時來回補,可以藉此來檢視這份大餐是否值得,是否一定要消費,或是可以採用較便宜的方案來替代。
Smart智富
2019/03/07

樂活養生
記帳總是半途而廢? 試試最簡單的3帳戶理財法!
為管理支出及提升有效儲蓄率,謝豐羲建議月光族必須先記帳,將各項支出依「月支出」、「年度支出」、及「理財支出」按目前的實際記帳支出做預算上的編列。
Smart智富
2018/01/24

樂活養生
大筆定存拆單 利息足足多6倍!
一般人普遍習慣將大筆的錢放在一筆定存中,損失的不只是靈活規畫資金的彈性而已,還會少賺了很多利息。因為定期存款只用「單利」計息,因此,若你的錢300萬元(含)以上(依銀行規定,臺灣銀行是500萬元)就稱為大額存款,會建議透過拆單來活化定存。
Smart智富
2017/12/10

新聞政策
台灣人退休保險保障嚴重不足!
民眾對退休金準備往往僅止於「知道、但沒有行動」,有超過4成民眾認為目前財務不足以負擔下半輩子生活,卻有近5成民眾沒有理財,更有33%民眾完全依賴他人提供退休金。此外,大多數民眾的退休準備金明顯不足,對於退休後生活費用的估計,未考慮通膨與長壽風險, 因此明顯偏低。
Smart智富
2017/09/25

樂活養生
一個公式 算出家庭真實保障缺口
到底要如何知道自己的保障額度?建議要用保障缺口和預算規畫。例如,以家裡有2個小孩的小康家庭為例,如家庭年收入為120萬元,在規畫壽險保障時,必須要考量房屋貸款、小孩的教育基金等,此時保障額度可能會比雙十原則建議的1,200萬元來的更高。
Smart智富
2017/09/24

長期照護
尋求各種資源:商業保險,未雨綢繆或是杞人憂天?-《一位長照服務員的30則感動記事》
商業保險是一種自我救濟,也是尋求任何支援前的第一選項。前提是你可能得稍微節衣縮食、減少一點點食衣住行的物慾,強迫儲蓄的結果理所當然讓我們的未來能比別人多出一些選項。
愛長照編輯團隊
2017/09/13

樂活養生
【退休理財】為什麼愈記帳愈窮?你可能踩到這些富人地雷
大家都知道富人公式是「收入-儲蓄=支出」,記帳時,也是先儲蓄再支出,但是要小心!儲蓄如果沒有規畫及合理分配,這樣的方式只會讓你苦哈哈的過日子。
建議最好的辦法是要在收入進帳以前就分配好資金用途,顧及生活基本開銷,才不會因省錢過頭導致心理不平衡。
Smart智富
2017/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