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痛藥這時候吃最有效「錯過效果剩3成」怕傷肝腎6地雷不要踩
止痛藥這時候吃最有效「錯過效果剩3成」怕傷肝腎6地雷不要踩
疼痛吃止痛藥,似乎很常聽到,但到底止痛藥要什麼時候吃?什麼時候可以不吃?也常常有人擔心吃止痛藥會不會傷腎、洗腎?我們就來介紹止痛藥的服用時機、怎麼吃、以及它有哪些副作用。
早安健康
2025/05/19
瀏覽數 1,013

當身體出現疼痛時,你是痛到無法忍受才吃止痛藥,還是馬上就吞一顆藥?該如何正確服藥,建議如下:
✔ 痛了就要吃藥?
不同情況下,止痛藥的使用時機可能會有所不同。食品藥物管理署建議當疼痛症狀剛出現時,如果是短暫、輕微的疼痛,可先觀察一段時間,看疼痛是否會自行緩解,在這種情況無須立刻使用止痛藥。
若是已知的慢性疼痛或特定的急性疼痛,如偏頭痛或生理痛,則儘早使用止痛藥會更為有效。因為早期控制疼痛,能防止疼痛信號在中樞神經系統中進一步放大,可減少後續的疼痛感。
台灣疼痛醫學會研究發現,小痛時,止痛藥的效果可達80%,若已是大痛,效果則銳降至30%。建議只要疼痛讓人感到不舒服,或已經影響到作息與專注力即可服藥,在疼痛初期只需服用1、2次即可抑制疼痛感,若等到大痛時才服藥,可能增加服藥次數。
✔ 認清藥效作用時間
止痛藥分為長效型與短效型,不同劑型的用藥劑量與次數都不一樣,藥效發揮的時間也不一樣,因此需依照指示服藥。以長效型藥物為例,產生藥效所需的時間約服藥後1小時才開始發揮藥效,大約2小時後才能達到較高的血中濃度,才能止痛。
急性頭痛時建議服用短效型藥物,因為藥效產生的時間快,可快速止痛,若需要再服藥,一定要間隔4小時以上。
✔ 切記不可自行增加藥量或併服2種止痛藥
除非是醫師處方,否則不宜自行併服不同種類的止痛藥,而且也不要過量服藥。
✔ 服藥期間不要飲酒
含乙醯胺酚止痛藥是經由肝臟代謝,更要避免酒精的作用,用藥期間要多喝點水,以增加排尿量,促進新陳代謝,讓藥物得以排出體外。但要提醒酒後頭痛與睡眠品質不佳引起的頭痛不建議服用止痛藥,而是要多喝水與多休息。
✔ 吃止痛藥1個月不超過8天
一般來說,每個月自行服用止痛藥的天數應控制在3至4天內,最多不要超過8天。若服用止痛藥超過8天,建議就診,了解是否有其他潛存的疾病問題,或需要調整用藥。
✔ 疼痛症狀緩解即可停藥
如果只是單純性的疼痛,在沒有其他疾病不需長時間服藥的前提下,只要疼痛症狀緩解即可停藥。一旦需長期服藥或是效果不好,即需進一步就醫,了解是否有其他病變。
醫院藥師指出,短期使用止痛藥品,只要適當適量都沒問題。除非像是痛風症、退化性關節炎或僵直性脊椎炎等,或是有特殊情形依醫囑必須長期服用止痛藥品的病患,就不能任意忍痛停藥,以免增加疾病發炎,錯失治療良機,若有疑問可以向藥師詢問所服用的止痛藥之副作用,或是該如何減緩副作用的發生。
原文經早安健康同意後轉載,原文請點此
此為《早安健康》5月號雜誌《疼痛自救術》部分內容。完整精采內容全台各7-11、全家超商及誠品、金石堂、博客來網路書店熱賣中!早安健康嚴選免運特惠中~
繼續閱讀:
1. 退燒止痛藥怎麼挑才不傷身?名醫曝「2常見藥物」藥效、副作用評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