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齡閱讀

心靈加油站
激勵失能老人動起來的奧祕,從有人陪伴和交談開始-《北歐銀色新動力》
在丹麥、芬蘭和挪威,一次又一次,在不同的長照訓練與參訪中,聽到當地專業人員強調,第一線照服人員可以有很了不起的貢獻。溝通素養與意願是非常基本的專業能力,他們要求也期待照顧者能從老人的過去和現在的處境,找出適當甚至照顧者自己也很有興趣的話題,這樣大家都會開心。
麗文文化事業機構
2018/06/19

樂活養生
【林黛羚專欄】老了到兒女家住,未必是最佳選擇
對生活有好奇心、喜好交際是人之常情。保有空間自主權、就是生活能獨立自主的基礎。只要把自家的住宅安全規劃好、搭配相對應的居家陪伴或家事管理,就算沒跟兒女一起住,也能夠讓他們放心。最重要的是,長輩自己更能優雅獨立的過生活喔!
林黛羚
2018/06/05

長期照護
【朱國鳳專欄】使用居家照顧服務,最容易產生那些爭議?懂得正確互動,居服員也能「很好用」
林金立首先表示,如果把「阿美」當成「阿娣」,也就是把居服員當成外籍看護的話,在「認知落差」之下,自然會產生「不好用」的印象。外籍看護是全天候待命、全方位服務;居家服務則是特定時段、支持性服務。
前資深媒體人 朱國鳳
2018/05/23

長期照護
第一次長照就上手,長照家庭必備的「新北市政府長期照顧服務手冊」
「新北市政府長期照顧服務手冊」。無論是家有高齡長輩的你,或是享受退休生活的你,這一本手冊,可以滿足你對「長期照顧」的疑問,並且同時了解了資源在哪裡。
愛長照編輯團隊
2018/05/11

社會資源
出院有人挺!花蓮慈院推居家宅急便服務
除了提供醫療及照護外,花蓮慈院從去年起,開始協助病人出院轉介機構喘息服務,而在今年四月,並與社會處及衛生局長期照顧管理中心合作,提供居家服務員服務到家居家服務與居家喘息服務。
愛長照編輯團隊
2018/04/20

心靈加油站
照顧失智母親十年,余媽媽:讓居家服務來協助你(內附影音)
余媽媽以自己十年的照顧經驗分享、拍攝影片現身說法,也是提醒大家,照顧的路上有喜有悲,有困惑有堅強,但不要留下遺憾,適時地讓資源來協助你堅持下去,讓最後的一哩路,成為與家人之間,最重要的回憶。
愛長照企劃編輯
2018/03/09

新聞政策
【朱國鳳專欄】2018長照給付大變革,「新菜單」要怎麼點?(下)-長照家庭要了解的九個重點
2018開年就上路的長照給付「新新制」,給付方法有許多改變,身為照顧家庭的我們該如何因應,讓需要照顧的家人享有不變的呵護呢?一起來看看吧!
前資深媒體人 朱國鳳
2018/01/12

新聞政策
【朱國鳳專欄】2018長照給付大變革,「新菜單」要怎麼點?(上)-新新制衍生的三種長照現象
包裹式?統包式?給付式?長照1.0到2.0,制度一直更新,2018年開始實施的「長期照顧給付及支付基準」和過去又有什麼不同呢?就讓愛長照帶您一起來看看吧!
前資深媒體人 朱國鳳
2018/01/12

長期照護
長輩吞嚥困難只能靠「一根管子」?梁英男:讓長者重新用嘴吃飯吧!語言治療師應回歸居家復健
中風患者在醫院有語言治療師,可以協助進行吞嚥訓練,但回到家後的居家復健,卻沒有吞嚥訓練可以選擇。您是否好奇,臺灣明明有廣大的吞嚥訓練需求,但為什麼沒有法定的吞嚥訓練服務及語言治療師的出現呢?
語言治療師 梁英男
2018/01/02

長期照護
【王竹語專欄】為什麼生病只能去都市的大醫院?想在偏鄉終老,長照2.0要如何「因地制宜」?
長照2.0服務人數,從長照1.0的51萬1千餘人,增至73萬8千餘人,成長44%。卻不是每個人都能享受到長照2.0的服務,比如偏鄉地區,資源及人力不足一直是難以突破的困境。
王竹語
2017/12/31

長期照護
【朱國鳳專欄】創新的居家照護-荷蘭Buurtzorg照護讓老人、居服員、政府都滿意(下)
Buurtzorg是荷蘭文,Buurt是「鄰里」,zorg是「照顧」,Buurtzorg標榜的就是以鄰里社區為主的照護模式,因為以鄰里社區為範圍,最能發揮效率。以個案為中心的「洋蔥模型」,亦即核心為長者,由內而外分別是「客戶自主管理」→「非正式網絡」→「Buurtzorg團隊」→「正式團隊」。
前資深媒體人 朱國鳳
2017/12/25

長期照護
【朱國鳳專欄】創新的居家照護-荷蘭Buurtzorg照護讓老人、居服員、政府都滿意(上)
通常傳統組織的行政成本高達25%,Buurtzorg則是控制在8%。這是Buurtzorg能夠兼顧「低成本」與「高品質」的主因。簡言之,Buurtzorg不是靠做功德,而是靠降低不必要的行政成本。Buurtzorg模式的成功,最大亮點是「團隊」,團隊中的每個成員,都要能獨當一面,能扛下居家照護時的所有流程,包括個案管理、資源整合協調等等。
前資深媒體人 朱國鳳
2017/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