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齡閱讀

樂活養生
「我愛你,我讓你好死」 破除9迷思 讓病人安寧謝幕
醫改會研究員辜智芬表示,國人對安寧醫療存有許多迷思與誤解,使很多末期病人被「一路救到掛」,無法有尊嚴地走完人生最後一程。目前健保提供的安寧緩和服務,除了入住安寧病房或由安寧團隊到原本病房提供服務,還有居家安寧及社區安寧服務,幫助病人在生命末期回到家中,仍可獲得安寧團隊協助,達成在地善終心願。
元氣網
2017/12/19

新聞政策
安寧醫療與安樂死不同 醫師分析給你聽
台灣安寧療護適用對象,目前仍限生命末期病人,長期久病的民眾不適用,不斷有支持「安樂死」的聲音出現。不過,這只是病人覺得活著沒意思而求解脫的方式,與家屬溝通不足,又猶如醫師刻意協助自殺,與安寧療護強調的「自然善終」有很大差距,無法達到生心靈的圓滿,也非愛的真諦
元氣網
2017/12/19

心靈加油站
如果不想抱有遺憾,請詢問父母想在何處迎接生命的終點-《在告別中學會更愛父母》
當你與父母處不好的時候,請你回想一下自己對父母的態度是否太過強硬?有沒有強迫他們接受自己的說法?但這不是子女應該決定的事情,應該去問問父母意願。
愛長照編輯團隊
2017/12/05

新聞政策
「安樂死」可能嗎?醫師: 「臨終鎮靜」讓末期病人選擇自然離開
安樂死的爭辯不只是個體的選擇與立場,而是圍繞在病人週圍的社會關聯體,國人從小到大都沒有被教育什麼是死亡?才是立法工作最大的障礙。在立法未完成之前,現行安寧療法中完整評估後的「臨終鎮靜」可以在最大合法程度下讓想要選擇安樂死的患者,在必要的情境下以彷彿「壽終正寢」般的自然死方式走向另一個世界。
好醫師新聞網
2017/11/05

樂活養生
在宅醫療是什麼?台灣居家醫療 民眾常見QA大解惑-《在宅醫療 從cure到care》
我的家人可以申請在宅醫療嗎?根據目前健保「居家醫療照護整合計畫」,只要是「就醫不便」,且經醫師評估認定有需要者,即可接受居整計畫服務。簡保有給付嗎?居家醫療該去哪裡申請呢?對在宅醫療的好多疑惑,請跟我們一起看下去~
愛長照編輯團隊
2017/09/13

長期照護
最終,想在家裡離開...回歸「以支援照顧為中心」的制度設計-《在宅醫療 從cure到care》
照顧和死亡,是台灣進入高齡化社會不能迴避的問題,若以未來每年死亡人數增加三千人的速度估算,現階段的居家安寧資源,還能夠支持多久呢?
愛長照編輯團隊
2017/09/13

心靈加油站
安寧療護的起點:如實的面對死亡,展開生命告別-《充滿祝福的告別》
癌症末期病人,所剩時間非常短,在有限的時間內除了利用緩和醫療及安寧照護,降低病人的痛苦,最重要的是家人一旁的陪伴。病痛總是無情的帶走生命,但是家人的牽絆與愛會永遠留在心中,成為彼此不可取代的回憶。
康健雜誌
2017/08/22

心靈加油站
讓媽媽安心,這是我們最後能做的事-《充滿祝福的告別》
面對另一半比自己先一步離開,被留下的伴侶可能會因為情緒不穩,不斷重複一些瑣事。此時家人盡量先配合其需求,緩和被留下的人心裡的傷痛。因為這些看似瑣碎重複的事宜,其實正是能讓他們安心的關鍵。
康健雜誌
2017/08/22

心靈加油站
安寧照護:當「離開」的時刻,一天天的迫近-《充滿祝福的告別》
癌症末期病人,所剩時間非常短,在有限的時間內除了利用緩和醫療及安寧照護,降低病人的痛苦,最重要的是家人一旁的陪伴。病痛總是無情的帶走生命,但是家人的牽絆與愛會永遠留在心中,成為彼此不可取代的回憶。
康健雜誌
2017/08/22

心靈加油站
檢視八大非癌 發展安寧困境
非癌末期患者的病程進展、存活期預估等,和癌末患者迥然有別,後者經由腫瘤科醫師依據癌症分期和症狀表現、病程、治療進展,來判定是否為已難治癒的末期患者,一般有其根據,且八九不離十。
財團法人中華民國(台灣)安寧照顧基金會
2017/06/24

心靈加油站
安寧人員是「靈魂的助產師」,用點力,才能真正放手-《最後瞬間的美好》
在比例很小的案例中,病人就在睡眠中善終,這種毫不費力的狀況被視為天賜的福氣。
不過,多數的死亡過程都有固定的發展階段,讓身邊的人可以準備接受即將到來的狀況。
就像生命誕生的分娩過程一樣,放手的時候也得使力,所以有人將安寧療護人員稱為「靈魂的助產師」。
時報文化
2017/06/06

長期照護
以自然照護的方式守護母親-臨終前,嚐一口冰淇淋的喜悅
以自然照護的方式守護母親,兒子茂樹先生一家人包圍在井川榮子女士身邊,度過了一段無可取代的重要時光。
三采文化Suncolor
2017/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