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寧療護的起點:如實的面對死亡,展開生命告別-《充滿祝福的告別》

安寧療護的起點:如實的面對死亡,展開生命告別-《充滿祝福的告別》

癌症末期病人,所剩時間非常短,在有限的時間內除了利用緩和醫療及安寧照護,降低病人的痛苦,最重要的是家人一旁的陪伴。病痛總是無情的帶走生命,但是家人的牽絆與愛會永遠留在心中,成為彼此不可取代的回憶。

康健雜誌

2017/08/22

瀏覽數 37,480



作者/林保寶


▍  第一帖

如實面對死亡
 
我的爸爸咳嗽一陣子了,胸部肋骨疼痛。媽媽原本以為是在病床上拉他時造成的疼痛。雖然也曾懷疑是不是肺腺癌,但醫生看了X光片,說沒發現明顯的跡象。隔了幾個月,胸部還是疼痛,才進一步進行電腦斷層掃描檢查,結果竟是肺腺癌骨轉移,已是末期。
 
我想起單國璽樞機主教。幾年前醫生宣告他得了肺腺癌,只有幾個月的生命。他一開始有些震驚「為什麼是我?」靜下祈禱片刻後,反問:「為什麼不是我?」在醫院進一步檢查時,親筆預立遺囑,寫下他面對死亡的感受:「雖然對於死亡我也有些怕懼,但是一想到死亡能使我和耶穌基督更密切地結合,就帶給我平安、安慰和喜樂。」

他把肺腺癌交給醫生,然後如常生活,甚至開始馬不停蹄地全台奔波進行「生命告別之旅」。
 
因此,我們選擇第一時間讓爸爸如實知道他的病情。爸爸得知後只平靜地問了一句話:「怎麼醫會好?」這點我無法回答他,但看他如此平靜,我接著問:「你會怕嗎?」爸爸回答:「不會。治不好,死而已。」於是我繼續問:「要怎麼辦葬禮?」


▶ ▶請分享給親友 >沈富雄-臉書PO準遺言 歡迎如法炮製
 
告別
(圖片來源:pixta)


▍  第二帖

處理大小便
 
一年多前,爸爸在廁所跌了一跤後,原本行動困難的他開始臥病在床。最初,還能慢慢自己起身,提著尿壺在床邊小便。不久,連下床的力氣都沒有了。尿壺放在床邊,他可以自己拿到床上小便,但大便則需要媽媽幫忙。
 
長期臥床後,我們幫他換了電動床。罹患癌症後連小便也無法自理,包著紙尿褲的他,遇到天氣熱,常常自己把紙尿褲解開,尿到墊子上。開始吃化療藥物後,腹瀉的副作用更讓大便失禁,屁股也容易紅腫。
 

我在床邊掛上一個銅鈴,當爸爸感到需要大、小便時,就可以先搖鈴,我們可以及時幫忙,但到最後常常來不及。在家,爸爸要大便時,媽媽解開紙尿褲,趕緊拿報紙鋪在屁股下。後來住院,護理師教我們讓爸爸直接在護理墊上大便,再將溫水放入「生理清洗器」清洗屁屁,洗乾淨後,將護理墊包起丟到專用垃圾袋。
 
即使已經住進安寧病房,有時爸爸還是覺得不好意思,讓護理師或病房助理幫他換尿布或處理大便。通常媽媽「照三餐」做這件事,但有時媽媽剛好不在旁邊,我「客串上場」。記得第一次問媽媽怎麼處理爸爸大便,媽媽說:「像撿起狗狗summer 的大便一樣。」我突然覺得也不難。
 
對一般人,大、小便是舒暢的事情,對於病人卻是件痛苦而尷尬的事。
擺在每日生活的現實是:生命的本質回歸到處理大小便。
 
馬桶
(圖片來源:pixta)


推薦閱讀:
 

1. 走一段無悔的人生,你需要的是靈性陪伴(三):臨終最需要的是什麼?

2. 楊志良-提倡安寧療護 取代無效醫療


更多《充滿祝福的告別》的文章:
 
 


《充滿祝福的告別:這段與生活同在的衰老病苦、死亡陪伴,是爸爸給的珍貴禮物,讓我看見生命本質如水清澈》作者/林保寶

本文經天下生活同意後轉載,本書更多的精彩內容,請按此了解更多

 


康健雜誌

康健雜誌

健康資訊網站

《康健雜誌》創刊 1998 年,主題從醫療趨勢新知、健康飲食、休閒品味、心靈關係,延展到環境、公衛、政策等領域,期望每個人都能活得自在、愉快、健康,也希望能提升醫療環境、醫病關係,推動健康產業進步。 高齡社會來臨,老年人口增加,照顧需求迫切,《康健》也引介國、內外長照、醫療與活躍老化的新思維。製作專題包括「替父母選對托老所」、「最佳照顧服務員」、「熟齡照顧/就醫指南」、「照顧我們所愛的人」、「百大優質老人照顧機構」、「翻轉百歲」等.......。我們希望陪伴讀者面對照顧的難題,也與台灣一同尋找迎接高齡化的解方。

分享

Related Articles
廣編企劃

{{ item.title }}

{{ item.desc }}

{{ item.author.title }}

{{ item.date }}

瀏覽數 {{ formatNumber(item.views) }}


{{ item.author.title }}

{{ item.author.subtitle }}

{{ item.author.desc }}

分享

Most Followed Articles
你可能會喜歡

Related Articles
廣編企劃

讀取中

訂閱電子報

必填

請輸入正確的電子信箱

送出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