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齡閱讀

#中醫

共有 85 則相關文章

樂活養生
在家自己煮出顧腰好湯,中醫師推薦這2道溫和調養體質
顏色深黑的杜仲,是一種應用歷史悠久的中藥材,以杜仲科植物的樹皮製成,在《神農本草經》列為上品藥材,久服輕身耐老;中醫認為杜仲能補肝腎、強筋骨,可以改善腰膝痠痛、下肢無力等症狀。
早安健康
2020/09/12
樂活養生
平日保養不過度按壓 按摩10穴位,保肺護氣管-《肺炎完全自保對策》
從中醫的角度來看,肺與大腸相表裡,互相影響,因此要養肺顧氣管,可按摩肺經、大腸經上的穴位,或用吹風機、熱敷墊溫灸頸部及上背部,有效預防過敏性鼻炎和氣喘,對於治療感冒及肺炎也有幫助。
今周刊-生活i健康
2020/04/17
病症知識
乾癬西醫治療、中醫調理 我可以怎麼做?
乾癬又稱作牛皮癬,是一種慢性反覆發作的皮膚病。
健康醫療網
2020/01/01
病症知識
乳癌轉移勿放棄 配合中醫治療大有改善空間
林襄穎醫師表示,以中醫角度來看,黃女士的癌細胞已擴散轉移到淋巴結與骨頭,屬於「痰濕交錯、毒氣內侵」的體質,應以「利痰祛濕、解毒外出」方式治療。
健康醫療網
2019/10/06
樂活養生
中醫師:做到這件事,打造精氣神俱佳、不生病體質
陳曉萱指出,一般正常來講每天最晚11點一定要睡,因為中醫認為晚上11點到凌晨1點是膽經活躍的時期,凌晨1點到3點是肝經活躍的時期,晚上11點前入睡能養肝護膽,幫助身體排毒及修復。
早安健康
2019/08/21
樂活養生
夏末秋初最要健脾袪濕!中醫師必推祛濕明星:薏仁水
中醫師必推的明星食材就是健脾祛濕、利尿消腫的薏仁,加水煮成薏仁水即可飲用;如果覺得一成不變,路志正中醫師建議加上清熱解暑的綠茶一起沖泡,別有一番風味。
早安健康
2019/08/21
病症知識
中藥不能隨便吃!八種體質,你是哪一種
在中醫來說,中年以上的人因為老化的關係,腎水比較消耗,通常會比較傾向於陽虛的體質,所以如果評估自己比較容易怕冷、容易腳痠、膝關節不好,比較缺血、臉色蒼白,偶爾可以吃點熱補
資深醫藥記者 丁彥伶
2019/03/20
病症知識
桂圓紅棗茶喝到流鼻血?原來中藥需要這樣吃!老人家、糖尿病、中風患者都有自己的中藥體質
很多人平常家裡有自備中藥材的習慣,像是紅棗、桂圓(龍眼乾)、人參、參鬚等來補身體;或是大家都說,可以明目補眼睛的枸杞子、菊花等,沒事就拿來泡茶、煮湯喝,難道不行嗎?
資深醫藥記者 丁彥伶
2019/03/20
病症知識
氣溫變化大除了感冒 也要預防耳中風
南投醫院中醫科醫師賴卉蓮表示,突發性耳聾在古代稱為「暴聾」,認為聽覺與五臟六腑有密切關係,兩耳通於腦、腎氣通於耳、脾主全身氣血之運化,氣血充盈上達耳竅而能聽。氣血阻滯就可能會引起耳竅閉阻造成耳暴聾。
元氣網
2019/02/01
病症知識
天涼就發作!中醫調理改善20年濕疹
衛福部臺南醫院中醫科主治醫師謝淑鳳表示,濕疹是一種皮膚發炎情況,常見於皮膚表皮保護功能不足,使外界的刺激物質滲入皮膚,刺激皮膚免疫細胞,讓皮膚產生搔癢、發炎、紅疹、紅斑、脫屑、水泡、流湯等症狀。
Uho優活健康網
2018/11/10
樂活養生
「排寒」12字箴言老後拒絕患重病!從飲食提升體氣,排出陳寒、阻絕新寒入侵-《病從排寒解》
生冷固然不宜,燒烤炸辣也還是少碰為宜。例如:麵包、餅乾、薯條、科學麵、蠶豆酥、花生糖之類,經高溫處理過的燥烈食品,能助熱動火、傷津劫液。
三采文化Suncolor
2018/11/02
樂活養生
預防感冒的2大法寶:耳珠+食療改善體質,提升免疫力-《為什麼你動不動就感冒?》
耳珠之所以能預防感冒,正因為它們能疏通經絡穴位、活絡氣血。中醫典籍記載:「耳者,宗脈之聚也」,表示耳朵是經絡匯集的地方,認為耳朵上分布多如繁星的穴位,而這些穴位與身體大大小小的經絡有著直接或間接的關聯,也能對應到不同的器官組織上。
新自然主義
2018/10/31
2 3 4

訂閱電子報

必填

請輸入正確的電子信箱

送出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