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齡閱讀

#癌症

共有 236 則相關文章

長期照護
家人不是癌症末期,為什麼醫師詢問「是否要積極治療」?
醫師會以「是否要積極治療」作為主要討論方向,而非要如何提升「生活品質」與「減輕不適感」等主題作為主要討論。
賴芝瑩 Riva
2024/06/09
病症知識
急性淋巴性白血病兇猛令人懼 反覆發燒、出血、疲憊敲警鐘
急性淋巴性白血病(ALL)是白血病的一種,就是俗稱的血癌,症狀來得又快又兇猛,令人聞之喪膽。急性淋巴性白血病的症狀比慢性白血病明顯,若持續反覆發燒、出血或疲憊等可能是血癌,不可等閒視之。血癌治療緩解率高達七、八成,若是不幸復發還有標靶藥物、CAR-T細胞治療,千萬不要放棄希望。
癌症希望基金會
2024/04/21
病症知識
掌握早期EGFR肺癌關鍵 戰勝癌細胞降復發
肺癌中約有近7成是肺腺癌,早期發現可以及早治療,但是,早期肺腺癌病人就算透過手術將腫瘤切除,還是擔心會復發或轉移,其中第三A期術後復發率甚至高達8成! 研究發現,EGFR基因突變的早期肺腺癌病人手術後,接受化療及第三代標靶藥物的輔助治療,復發率可下降至2至3成,大大提升存活率。
癌症希望基金會
2024/04/20
病症知識
罹癌就得放棄工作?晚期肝癌口服標靶藥助彈性兼顧工作與生活!晚期肝癌治療圖文懶人包
現階段晚期肝癌的治療,標靶藥物與免疫藥物都能發揮治療成效。在這些治療選項中並沒有絕對較好的選擇,重點在於適合患者個人的狀況。標靶加免疫的治療組合與口服標靶藥物的反應率、治療成效相近,不過標靶加免疫的治療組合採用針劑注射,病人需要每三周回診接受治療,而口服標靶藥,只要在家服藥每日一到兩次,有助減少回診次數,對生活與工作的影響較小。
照護線上
2024/04/13
病症知識
凱特王妃宣布罹癌!勇氣獲讚譽 什麼是預防性化療?
凱特王妃近日證實自己罹患癌症,目前正在接受「預防性化療」。專家表示,預防性化療是為了降低未來癌症復發的風險。至於患者需要多少藥量以及頻率,取決於癌症的類型及其生長方式。
健康醫療網
2024/04/10
新聞政策
一年找出92案確診肺癌!桃園市府守護市民健康 擴大免費肺癌篩檢新增3類族群
桃園市衛生局今年持續提供設籍桃園、40歲以上具有「菸品暴露」、「相關疾病史及家族史」、「職業暴露」及「空汙及油煙」4大類高風險族群免費篩檢;並擴大族群包含10年內其二親等以內血親曾患有乳癌者、特定工業區工作10年以上之民眾、及大型電廠及焚化爐周邊高風險區域40歲以上市民,呼籲符合資格者踴躍參加肺癌篩檢。(圖/桃園市政府,下同)
愛長照編輯團隊
2024/03/26
病症知識
早期肺癌莫驚慌!標靶治療來助攻 復發率降8成
肺癌是臺灣發生率第一名的癌症,已經成為新國病。根據110年癌登資料統計,國內肺癌中近三成屬於早期肺癌。早期肺癌最好的治療方法是動手術將腫瘤切除,而第二期、第三A期的病人術後可以做基因檢測,有EGFR基因突變,再做標靶「維持治療」,復發率可以降八成以上,並且大大提高存活率。
癌症希望基金會
2024/03/21
病症知識
小細胞肺癌是超級惡霸 免疫療法來制霸 半數活過一年
根據國健署公布的2021年癌症登記報告,肺癌已躍升為發生率最高的癌症,成為新癌王。肺癌有很多種,其中「小細胞肺癌」是肺癌中的惡霸,絕大多數發現都是擴散型,雖然化療的效果很好,但是存活時間很難超過一年。近年有了PD-L1免疫治療,有一半病人已可活超過一年,讓小細胞肺癌的治療往前邁進一大步。
癌症希望基金會
2024/03/20
長期照護
癌症免疫藥物如何使用?療程常見疑問解答
癌症免疫藥物並非所有晚期肺癌患者都可以使用,目前僅建議無腫瘤基因突變的患者使用,有基因突變的病人建議使用標靶藥物治療,臨床試驗結果顯示可有效控制病情。蔡俊明指出,癌症免疫藥物與標靶藥物為兩種治療,適用於不同患者,除非是臨床試驗,否則目前學界不建議同時使用。
照護線上
2024/03/12
病症知識
罹患甲狀腺癌必看!病理報告和基因檢測報告藏玄機
甲狀腺癌相對於其他癌症來說,是相當友善的癌,其中的「典型乳突癌」開刀後,視情況接受放射碘治療,接著只要服用甲狀腺素,定期追蹤即可;至於預後較差的「未分化癌」除傳統放化療外最近也有新標靶藥物可治療,罹癌後不要驚慌。
癌症希望基金會
2024/02/27
病症知識
卵巢癌治療新趨勢:維持性治療 延緩癌症復發
根據統計,過往卵巢癌病人經過治療後,仍有高度的復發風險,三年內復發率高達七成以上。就算在成功的手術後,卵巢癌還是有復發的機會,因此卵巢癌術後的化學治療及「維持性療法」,可說是鞏固手術成功的戰果,非常重要。
癌症希望基金會
2024/02/27
病症知識
認識肺癌檢查報告 基因檢測助掌握精準醫療提高成效
肺癌已蟬連43年穩居國人十大死因癌症榜首,過往肺癌以吸菸人口為主要罹病族群,近年發現非吸菸族群罹患肺癌的比例攀升,其中高達85%為肺腺癌,且初期症狀不明顯,嚴重錯失治療先機。余忠仁提醒,被診斷為肺癌的當下,抗癌的功課才正要開始,他呼籲病人要認識肺癌檢查報告,才有助於未來在治療過程中與醫療團隊充分合作。
癌症希望基金會
2024/01/25
3 4 5

訂閱電子報

必填

請輸入正確的電子信箱

送出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