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資深媒體人 朱國鳳

前資深媒體人 朱國鳳

理財記者

從台灣第一本理財雜誌開始,完整參與理財雜誌的更迭變化。曾主跑過房地產、證券、基金、銀行、保險等財金路線,擁有產官學界豐富的採訪與撰述經驗。 有感於網路興起,碎片般的知識更容易產出與取得,自我期許在眾聲喧嘩的年代,提供整合性、系統性的建議。

新聞政策
【朱國鳳專欄】買保險,瞎填「健康聲明書」,小心理賠領不到、保費又白繳
理論上,在保戶填寫健康聲明書時,不管是保險經紀人、代理人、業務員,都有充分解說的義務,因為根據「人身保險要保書示範內容及注意事項」的最後一項:「對告知事項部分,應主動向要保人說明其重要性,保險公司也應嚴予督導執行」。
2017/03/30
新聞政策
【朱國鳳專欄】業務推薦買「特定傷病險」,真的能對抗中風與失智的風險嗎?
用「特定傷病險」來對付中風與失智,是否是最適方案呢?我建議可以用兩種思考角度,第一種是「保障範圍」,第二種是「理賠條件」。
2017/03/20
長期照護
【朱國鳳專欄】帶中風的先生去旅行,人生從黑白變回了彩色...怎麼做到的呢?
「肝若不好,人生是黑白的;肝若顧得好,人生就是彩色的。」這幾句廣告台詞,早已深植人心,其實把台詞裡的「肝」置換成「腦血管」,情境一樣適用。我的地理老師,人生曾經就因為腦中風而瞬間變成黑白。
2017/03/01
新聞政策
【朱國鳳專欄】已經聘僱外籍看護,還可以獲得「長照2.0」的照護嗎?
綜合來看,已經聘僱外籍看護的長者,並不是長照2.0照護網之外的「孤兒」,只要拿起電話,先向各地照管中心聯繫,就能享受長照2.0的部分照護了。
2017/02/24
樂活養生
【朱國鳳專欄】你想要抗腦力退化、抗失智嗎?和我一起來博物館吧!
老,之所以讓人畏懼,一是體力變弱,二是腦力變差。柯翰博士的觀點,至少讓我們扭轉老後腦力一定會變差的印象。那麼要如何讓老後腦力不會退化?方法之一就是去逛博物館吧。
2017/02/21
長期照護
【朱國鳳專欄】阿公阿嬤由子女輪流養,真的有比較好嗎?
經過好幾場的「家庭革命」,婆婆與小叔們還是反對,後來是劉大姊對著全部的家人說「難道不該讓老二家與老三家都有孝順媽媽的機會嗎?」這頂「大帽子」一扣下,大家都噤聲了,婆婆到各家輪流住,才算拍板定案。
2017/02/10
樂活養生
【朱國鳳專欄】劉姥姥才是人生贏家,《紅樓夢》裡也有老後財富規劃的大智慧
有一本書寫過,用一根迴紋針換到一間大房子,乍看很匪夷所思,但其實是符合供需法則,只要找到正需要某項財貨的人,就有可能用低價交換到高價。相較賈母的一生富貴如雲煙,劉姥姥贏在人生終點,才是「真富貴」。富貴的定義,並不是金山銀山、或是位高權重,而是「心中無缺為富、被人需要為貴」。
2017/02/03
樂活養生
【朱國鳳專欄】無殼蝸牛老了怎麼辦?日本、台灣文化大不同,日本有政府當靠山,台灣呢?
石川認為日本環境已經今非昔比,經濟低成長、少子化、閒置土地與房屋大增。 他還在書中列出10個忠告,要上班族重新思考房子與人生的新關係,這10個忠告,也是他鼓勵不買房的10個理由。
2017/01/25
樂活養生
【朱國鳳專欄】老後獨居有10種風險,想要一個人生活的你,準備好了嗎?
獨居老人也有一種獨特的吸引力,特別會吸引騙子上門,因為騙子的心中,獨居老人的同義詞就是「有機可乘」。   騙子不只會用電話詐騙,當有心人士得知老人是獨居狀態時,會用各種身分、面貌去接近,例如社工、居家服務員、里幹事、衛生所護士等等,很容易就讓老人家卸下心防。
2017/01/25
社會資源
【朱國鳳專欄】獨居長者家中摔倒、中風怎麼辦?「緊急救援系統服務」是獨居長者的「平安符」
譬如臺北市負責提供「獨居長者緊急救援系統服務」的中興保全表示,「隨身發報器」是一種無線遙控、且能防水的隨身按鈕。若長者在家發生緊急狀況時,可直接壓下求救鈕,24小時守護中心會透過主機的擴音功能,與長者聯繫了解狀況。
2017/01/05
長期照護
【朱國鳳專欄】雇主挑外籍看護?其實,我們也在被挑選,外籍看護有「八大不愛」!
照護長期臥床者,至少每兩小時要協助翻身一次,如果是日間還好,夜間勢必影響看護的睡眠品質。而且看護與受照護者無法交流互動,成就感很低,因此外籍看護比較不愛「長期臥床型」,希望優先選擇的是「陪伴型」。
2016/12/30
樂活養生
【朱國鳳專欄】今天日本,明天台灣?享樂過了頭,小心變成未來的「下流老人」
今日的日本,往往是明日的台灣,台灣社會也是存在不少讓某些年輕人產生「職場與社會不只沒有保護我們,還奪走我們的時間、金錢、餘裕」的現象。   但是選擇繭居或隱居,辭去正職、用打零工的方式面對人生,卻讓我看到一股正在催生未來「下流老人們」的危機。
2016/12/29
5 6 7

訂閱電子報

必填

請輸入正確的電子信箱

送出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