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最熟悉的地方送別-長照機構推動安寧療護的案例分享

    26921 人瀏覽
    在住機構的長者中, 像金爺爺這樣的案例還真不少;他們視機構為「第二個家」,也是期盼的人生終點,希望能在熟悉的這個「家」,由家人陪伴下,依自己意願安詳走完全程。這也彰顯了「安寧照顧」對長照機構的長者而言,是生命末期非常重要的資源,不僅提供個案本身舒適護理,也幫助家屬心理及精神上獲得支持,減少因親人離別所產生的負向情緒,同時促進家人間的理解與配合,讓個案生命在尊嚴及品質下平安善終。


    文/許貴英

     

    長照機構推動安寧療護的案例分享

     

    長者久病後,多數由積極治療、慢性療護、找尋照顧資源、甚或後期照顧方式抉擇中,開始反覆思索自己的善終方式;許多家屬亦做好心理準備,只是無法對至親啟齒。




    近年來,前來諮詢簽署拒絕心肺復甦術(DNR)及安寧資源的長者及家屬越來越多,也有家屬表達想知道親人對後事安排的想法,卻不知如何開啟這個話題,期待機構或照護者協助會談或取得資訊。

     


    (圖片來源:pixta)

     
     

    住在機構的長輩到了疾病後期, 往往數度往返醫院,他們在送醫前總不忘叮囑家屬:出院後,仍要回來機構住;他們希望回到熟悉的地方,由認識的人照顧,不想留在醫院,滿眼所見盡是陌生人。

     

    對家屬而言,病人狀況不穩定、往返醫院,讓他們像蠟燭兩頭燒,心力交瘁;因此,不少家屬及長者獲悉我們機構設立了安寧關懷室,並引進安寧資源,均表示認同及期待。一位爺爺還告訴我們:「這樣少了奔波醫院之苦,對病者而言,就是很好的喘息機會!何況,可以在熟悉的環境裡告終,這是最好的選擇呀!」


     

    ▍  家人照顧意見不同 時起衝突

     

    剛回天家的案例金爺爺,92歲、入住機構八年,今年初因肺炎發燒不適,數天後,病情未見改善,護理人員評估後建議就醫處置;但奶奶不願高齡的爺爺舟車勞頓,堅持門診拿藥即可,直到長居英國的長子回來探視,才協助順利就醫。

     

    奶奶的照顧意見,也與子女不同,甚至為此時起衝突;住院二週後,爺爺回到機構沒幾天,又因病況不穩再度住院。三天後,醫師向家屬說明病情不樂觀,並發出病危通知,家人考量爺爺年事已高且病痛折騰多年,決議不採積極治療,故而辦理自動出院,還聘看護返家照顧,希望他在家走完人生最後一程。

     

    爺爺返家次日,家人即感受到照顧壓力,來電表示身心俱疲,已無力持續照護;機構跨專業團隊經會議討論,決協助連結居家安寧團隊,提供個案整合性醫療資源,並安排爺爺在機構安寧關懷室接受服務,家屬也可陪伴在側,讓爺爺在生命進入倒數時刻,仍有親情的關懷與陪伴。

     

    會談過程中,奶奶一再表示爺爺的病況已拖累三個子女家庭,甚至危及子女婚姻,奶奶說到這裡不斷啜泣:「希望他快點走﹗別再影響孩子了,放手吧!」長子認為父親已命在旦夕,母親說法未免過於無情,為此十分惱火。

     
     

    ▍  協同家屬 召開家庭會議

     

    機構眼見爺爺的家人關係陷於緊張, 即協同居家安寧團隊召開家庭會議,說明照護現況需求與舒適護理,包括階段性可能的徵狀,團隊會陪伴監測,並提供必要性支援,指引家人在旁陪伴時,可和爺爺溝通及非語言互動。爺爺是虔誠天主教徒,機構為他積極邀請神父來進行「傅油禮」;為了怕爺爺狀況無法支撐,先安排機構牧靈人員引領家屬、工作夥伴,共同在床邊為爺爺祝禱並獻唱聖歌,祈求爺爺心靈安適。

     


    (圖片來源:pixta)

     

    長年居住國外的長子,陪伴父親時間有限,故而流露出對父親的不捨及預期性哀傷;團隊因而特別教導他和父親交流方式,並運用精油、聖樂調和氛圍。一天天過去,我們都能感受到長子在這段期間的明顯改變,從淚眼盈眶、緊握父親雙手、默默不語,到主動和團隊分享:「昨晚和爸爸一起唱詩歌,爸爸以前很喜歡唱歌。」、「工作人員都來看爸爸,他很開心地笑了!」一次,他甚至問起:「爸爸可以喝咖啡嗎?他喜歡喝咖啡。」在得到支持、肯定後,父子倆在充滿咖啡香和聖樂的房間裡,渡過一個愉快的早晨。

     

    第三天,長子告知:「爸爸昨晚把鼻胃管拔掉了,可不可以不要再插了?」經居家安寧團隊醫師評估後告知:爺爺已進入瀕死期階段,照護目標以減輕症狀及舒適護理為主。第四天下午,爺爺安詳閉上雙眼,家屬對至親的離別雖感不捨,但長子分享這幾天與父親的親密互動,也減輕了深埋心底的罪惡感,尤其父親安息後,在團隊陪伴與引導下,長子親自參與大體護理,在其耳邊細語道別;只見他不斷地告訴老人家:「爸爸,平安沒事,爸爸,我愛你…」,同時以雙手輕柔地幫父親原本張開的口慢慢閉合,面容看來十分詳和。

     
     

    ▍  回到熟悉的地方 最「對」的選擇

     

    殯葬彌撒後, 長子做了以下分享: 「父親從住院、返家、再返回機構,是『對』的選擇!回家那一天,家人照顧意見不一,尤其是,母親不斷催促我們回家,不想我們被父親拖累,還想把父親趕出去,所以家人和母親起了很大衝突。這裡(機構)是爸爸的第二個家,是爸爸最熟悉的地方,也是最安心的家,機構團隊的照顧、愛心,讓他得到尊重,心靈也得到安慰與溫暖,我的父親何其幸運!在人生最後一段路,有大家的照顧及陪伴,謝謝您們為父親付出的一切。」

     

    在住機構的長者中, 像金爺爺這樣的案例還真不少;他們視機構為「第二個家」,也是期盼的人生終點,希望能在熟悉的這個「家」,由家人陪伴下,依自己意願安詳走完全程。這也彰顯了「安寧照顧」對長照機構的長者而言,是生命末期非常重要的資源,不僅提供個案本身舒適護理,也幫助家屬心理及精神上獲得支持,減少因親人離別所產生的負向情緒,同時促進家人間的理解與配合,讓個案生命在尊嚴及品質下平安善終。



    (作者為台北市至善老人安養護中心督導)


    推薦閱讀:
     
    1. 《病人自主權利法》不是安樂死,五點帶你快速了解
     
    1. 伊佳奇:丹麥未來護理之家─NURSING HOME OF THE FUTURE
     

     

    本文轉載自安寧照顧會訊第92期 

    *更多安寧照護相關資訊>>財團法人中華民國(台灣)安寧照顧基金會

    *安寧療護免費諮詢專線0800-080-520

     
     

    安寧照顧會訊的其他文章>>
     

     


     



  • 更多福利補助、長照資訊,每日傳遞給您
    快來加入愛長照Line↓


        


愛長照謝謝您長期的支持,如果您對內容有任何疑問,或想提供更多
 新的長照資訊給我們,歡迎聯絡我們:service@ilong-termcare.com
  • 愛長照定位:解決照顧者疑惑的社群、整合長照專業者的論壇、關心長期照顧者的媒體
  • 愛長照宗旨:希望,互助,愛心,陪伴
    • 愛長照訂閱電子報
    • 追蹤愛長照
© 2016 i Long-term care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