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芳玉專欄:老夫老妻很難繼續愛嗎?

賴芳玉專欄:老夫老妻很難繼續愛嗎?

最常見的老夫老妻面臨的婚姻困境,不知朋友是否正在經歷?如果理解心理師的提醒,我認為「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慢慢變老。」但如果依然忽略,那最悲慘的事,也會是和你一起慢慢糾纏到老。

賴芳玉 律師

2017/07/12

瀏覽數 33,759



賴芳玉/律師
 

日本有個流行名詞「夫源病」、「妻源病」,也就是夫妻「看另外一半怎麼都不順眼」,因而衍生身體不適及其他疾病,尤其老夫老妻中晚年,更面臨這類身心疾病的糾纏。
 
台灣尚無這方面的研究,但我認為這似乎源於老夫老妻關係困境與壓力造成的身心症,因此我回顧自己經手離婚案件,列出老夫老妻的婚姻困境排行榜前三名,一併就教於呂嘉惠心理諮商師,她也是授證的性諮商師。
 
婚姻困境

(圖片來源:pixabay)
 

▍  第一名:老夫老妻的無性婚姻
 
許多老夫老妻性生活銳減,漸成無性婚姻。
 
每次我遇到在沒有任何事證,妻子卻長期懷疑丈夫外遇的案件,總會多問一句:「你們是否很久沒有性關係了?」通常會賓果。有些女性朋友很憤怒地說,丈夫對於牽手、擁抱親暱的動作都會排斥,若非外遇,實在不知道問題出在哪裡?
 
呂心理師說:夫妻倆長年身體習慣不碰觸,或性慾早因各種可能潛在原因耗盡,因此期待兩人自然發生性是困難的事,而這也說明伴侶間欠缺經營性關係的需要能力,例如溝通性的能力、親密與情慾引發的能力及性行為與享受彼此身體的技巧等。
 
她建議求助專長性諮商的心理師,引導伴侶重新學習親密的性關係,並調整那些無益甚至有害的互動關係。但倘若一方不願前來,自己也可以透過專家找到性關係受阻的原因,並找出緩解對方焦慮或雙方在性關係的僵局。
 
通常性諮商師會協助個案
在僵局中學習接受與面對真相,重新思考生命方向或慾望自我積極照顧與安頓的可能
 
無性婚姻
(圖片來源:pixta)
 

▍  第二名:老夫老妻的無話可說
 

原先佔滿生活重心的子女、婆媳問題,突然隨著孩子長大及婆婆離世,失去共同話題,尤其在退休後,更因大量的相處時間,使得雙方歧異無處可逃,陷入婚姻危機。
 
呂心理師分析:夫妻在壯年發展歷程中,或因原本經營伴侶關係遇到瓶頸,所以將焦點轉移到孩子、姻親、或工作上,以致雙方除了事務上的交談外,忽略了彼此心理的連結,也或許因關係經營的困難或照顧他人責任與壓力,讓兩人心中累積許多說出口會讓彼此更疲憊或痛苦的情緒,也因無法處理這種感受,就漸漸放棄關係的經營。
 
因此當老夫老妻面對空巢期、退休或長輩離世,生活重擔放下時,重心就必須重新安頓,此時便會回頭關照自己多年被壓抑的內在需求或渴望,而這就藉由焦慮、衝突或是相處不適的方式表現出來。
 
因此通常心理師會
協助雙方釐清生命發展脈絡與兩人共有的能力及資源,讓雙方理解這一段承擔責任的歷程所各自承受的情緒及無法照顧到彼此的遺憾,在這過程中協助夫妻重新連結,並將視野轉向如何重建對共同經營生命的期盼與共有的未來。
 
老夫老妻
(圖片來源:pixta)
 

▍  第三名:老夫老妻的照顧議題
 
不可避免地,老夫老妻必然會面對照顧對方生病議題。女性照顧男性,比較不是問題,除非有難以忍受的因素,否則女性多能不離不棄,反之,男性照顧女性就困難多了。
 
除因照顧議題造成離婚外,家總曾在2015年研究報告指出
男性照顧者是高風險照顧者指標第一名,也就是從照顧悲劇中發現男性照顧者比率相當高。
 
呂心理師認為在照顧上女性雖較為勝任,但並不代表女性就比較快樂,
女性只是被社會期待及過往教養規訓而已;面對男性擔任照顧者的困難,在於心態的轉變與低頭學習
 
也就是男性必須學習從壯年時期就被期待「金錢照顧」者的角色,轉變為事務性的照顧,接受這不只是愛的表達,也是自己生命中必須接受的轉變,若能從轉變中低頭學習,就能減少抗拒所帶來的困境。
 
以上最常見的老夫老妻面臨的婚姻困境,不知朋友是否正在經歷?如果理解心理師的提醒,我認為「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慢慢變老。」但如果依然忽略,那最悲慘的事,也會是和你一起慢慢糾纏到老。
 
離婚
(圖片來源:pixabay)
 

推薦閱讀:
 
1. 當老人得不到「性」福,也容易悲觀和憂鬱

2. 夫妻要長久,就是「無論如何都不勉強對方。」

3. 你會取笑,想要找個「老伴」的心情嗎?正視銀髮族的親密需求

 
律師|賴芳玉
賴芳玉
點此了解賴芳玉>>

   

 



現任律州聯合法律事務所主持律師、現代婦女基金會董事、現代婦女基金會受暴婦女訴訟扶助委員會委員(召集人)、行政院人權保障推動小組委員、外交部訴願委員會委員、內政部廉政會報委員、內政部性騷擾申訴調查小組委員等。 長期致力於家事事件、婚姻、夫妻財產、子女監護、收養事件、財產信託、繼承、預立遺囑、家庭暴力、性侵害等;長期投入防治家庭暴力與援救受暴婦女、外籍配偶的法律工作。 榮獲內政部表揚為九十三年推動家庭暴力暨性侵害防治有功人士。 著作有《影之光》、《我們依然相信》、《好散,也是一種幸福》、《賴芳玉愛情律師事務所》等書。

分享

Related Articles
廣編企劃

{{ item.title }}

{{ item.desc }}

{{ item.author.title }}

{{ item.date }}

瀏覽數 {{ formatNumber(item.views) }}


{{ item.author.title }}

{{ item.author.subtitle }}

{{ item.author.desc }}

分享

Most Followed Articles
你可能會喜歡

Related Articles
廣編企劃

讀取中

訂閱電子報

必填

請輸入正確的電子信箱

送出成功!